橘猫社

为用户提供最新信息
分享有价值的知识和经验
橘猫社一个二次元coser图片合集分享网站

内圣外王最早出自于哪里,阳明先生,“内圣外王”的典范!

更新时间:2025-03-06 09:39:00   作者:网友投稿   来源:网友投稿点击:



“内圣外王”的思想,最早是由道家的庄子提出来的。

庄子的“内圣”境界是独与天地相往来的逍遥游境界;庄子的“外王”是万物一齐,融入万物,与万物和谐相处的境界。内圣即“适己性”,外王即“与物化”。

而儒家的“内圣外王”是道德和事功都做到极致的人,也就是说向内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向外是:齐家、治国、平天下。

自北宋以后,“内圣外王”成为了儒家的内在道德追求和外在建功立业努力的最高标准。

“内圣外王”的最高典范一一王阳明从小立志做圣人

王阳明13岁时母亲就去世了,父亲王华把他送进京城的重点私塾读书,他问私塾先生:“什么事儿是做人第一等要紧的事?”

先生回答:“当然是读书做官。”

王阳明竟然摇摇头说:“非也,做人第一等要紧的事是做圣贤!”

圣贤是什么人呢?《说文解字》曰:“圣者,通也。”圣者是通达万物的,是懂得顺自然之理趋,遵自然之道而行的人,是已达到人类最高最完美境界的人。

王阳明从小就苦读圣贤书,立志做圣人。21岁的时候,有一天想起朱熹说的“天下万事万物都蕴含着道理,哪怕是一草一木,也蕴含着天道至理”。

王阳明想像朱熹那样通过格物求得天道之理,成为圣人。正好父亲的官署里面有很多竹子,王阳明便从早到晚格竹子(对着竹子思索),七天后仍不得其理,还大病一场。王阳明觉得自己没有做圣贤的天分。

内圣

37岁时,阳明先生被贬贵州龙场,一路上被宦官刘瑾派人追杀,在龙场时住山洞,躺石棺,历经九死一生。

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王阳明躺在石棺里,望着浩瀚的宇宙星空,突然悟道,发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的感叹,从此不再在物上求理,转向内求,寻求圣人之道。

他继承了宋代大儒陆九渊的“心学”思想,以自己的体悟加以完善,并融合了儒、释、道三家的哲学思想,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心学”体系,成为了一代心学大儒。

阳明“心学”的精神内涵包括“心外无物,“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哲学思想,“心学”强调了心的力量,万物是心的投影,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得道成圣要在心上下功夫。

他认为“格物”先要“格心”,破除心中之贼,扫尽心尘,让每个人本有的“良知”勃发出来,从而迸发出伟大的生命力量。

外王

王阳明的主要军功:一是平定了南赣为患数十年的“山贼”;二是王阳明用“围魏救赵”之计,剿灭了宁王朱宸濠叛乱;三是平息了两广及湖南少数民族的暴乱。

在平定南赣的军事生涯中,王阳明抒发了著名的“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感言。

王阳明虽然功勋卓著,但他一直将功劳归于他人,自己则称病请假回家了,没要任何封赏。

嘉靖皇帝上位才对王阳明论功行赏,从而封他当了南京兵部尚书。

在第三次出征平定两广及湖南少数民族叛乱,返回的途中病逝于江西南安府大庚县青龙港,时年56岁。

临终之际,弟子问老师有何遗言,王阳明用手指着自己心口说道:“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带来的“内圣外王最早出自于哪里,阳明先生,“内圣外王”的典范!”全部内容,文章仅供学习交流使用,更多内容敬请关注
  • 标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