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3-06 09:38:34   作者:网友投稿   来源:网友投稿点击:
"内圣外王"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天下篇》,但它一直是儒家义理结构中的核心理念。
关于内圣外王的内涵,有着前后递进的两个层次。
第一层涵义指的是儒家的人格理想,认为人的生命具有普遍的内在之善,内在之善通过个人道德上的修身成仁成圣,进而向外扩展经世治国、兼善天下,是儒家人格发展的终极理想;
由此引申的第二层涵义指的是儒家的社会政治理想,认为理想的社会乃是合乎伦理原则的人际秩序,此一理想的实现有赖政治领袖的道德素质,因此,由圣人执政是解决社会政治问题的有效途径。
《大学》中的三纲领、八条目最集中地表达了儒家内圣外王理念的内在逻辑。在"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中,依次涉及知识(格物致知)、道德(诚意正心修身)和社会政治(齐家治国平天下)三个层面的问题。
在宋儒刘彝看来,它们呈现出体(道德)、用(政治)、文(知识)的等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