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7-28 16:52:10   作者:网友投稿   来源:网友投稿点击: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昌平区境内的天寿山麓,是明朝(1368至1644)13位皇帝的陵墓群,距北京约50公里。
明十三陵始建于公元1409年到1644年明朝灭亡,前后历经二百余年,共建13座皇陵(只开放3个皇陵)、7座妃嫔墓和一座太监墓。
明十三陵景区主要包括神路、长陵、定陵和昭陵是个景点。
神路是明十三陵的第一个景点是神路。由石牌坊、大红门、神功圣德碑亭、石像生、龙凤门等一系列
石牌坊,位于神道的起点,用白石雕刻而成,是我国现存石牌坊中最大的一座,牌坊形制仿木结构,线条柔美流畅。
大红门
碑亭四面各辟券门,内竖神功圣德碑,碑为白石雕成,碑文由明仁宗为其父朱棣撰写的。
石望柱
石兽依次为狮、掰豸、骆驼、象、麒麟、马
石兽24尊
石人12尊,为将军、文臣和勋臣
这些石兽石人排列长达800多米。石像生造型生动,雕工精细,具有 高的文物和艺术价值,堪称我国石雕艺术博物馆。是神路景点的精华所在。
长陵,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成祖朱棣(公元1360-1424年)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
明楼
裱恩殿,总面积达1938平方米,是国内罕见的大型殿宇之一。
大殿内"金砖"铺地,支撑殿宇的60根金丝楠木大柱,用材粗壮,是世上不可多得的奇材佳木。
大殿内展示的瓷器是永乐盛世的展览
明成祖朱棣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作为的一个皇帝
方城明楼
方城下设平面走向呈" T "字形的券洞
棂星门又作灵星门,象征天门,广泛地运用于陵寝、宫
明楼内正中立有“圣号碑”碑制为龙首方趺,篆额"大明",下刻"成祖文皇帝之陵"七个大字。
定陵是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与明神宗两位皇后(孝端显皇后、孝靖皇后王氏)的合葬陵墓,是明代十三陵中最大的三座陵园之一。
1955年,郭沫若等人在国务院的批准下开始发掘定陵,但由于缺乏对皇陵发掘的经验和文物保护的能力,从定陵中发掘出的文物遭受到不同程度且无法修复的损坏。
定陵的地下宫殿是明十三陵中唯一被开发的地下宫殿,出土的各类文物有3000多件。
陵门,又称为重门,门有三洞,"定陵博物馆"五个大字,为郭沫若所写。
神功圣德碑,原有碑亭,清乾隆年间修缮时拆毁,只剩墙垣 ,碑身无文字,碑座四角分别为鱼虾蟹龟。
裬恩殿遗址
棂星门
方城明楼
明楼里竖立的圣号碑神宗皇帝之陵
古迹非常明显
宝城,由城墙围作圆,形宝城墙垣全部用砖砌成。
这是进入地宫入口
棺床即放棺椁平台
皇帝的宝座
孝靖皇后的宝座
孝端皇后的宝座
三个大红箱分别为万历帝(中)、孝端后(前)和孝靖后(后)的棺椁
整个地宫呈T字型,地宫里的砖和石条看起来年代非常久远了
这是地宫出口
地宫外部
定陵环境非常幽静树木茂盛
昭陵是明朝第十二位皇帝朱载坖(公元1537-1572年)及其三位皇后的合葬陵。明末清初,陵寝建筑受到严重破坏,明楼、裬恩殿先后被焚毁。现在看到的昭陵明是1987年按明朝旧址复原的宫内外建筑。
神功圣德碑亭
裬恩门
裬恩殿
昭陵的秋祭,于裬恩殿内设一帝三后四个正案。
秋祭陈列
昭陵的秋祭,于裱恩殿内设一帝三后四个正案。穆宗皇帝的
正案上陈设有各种祭品,三位皇后正案上不置酒壶而改置茶壶。
帝后正案之前还共设有牛、羊、豕以及帛、香、烛等,周围陈设有各种乐器
三位皇后
棂星门
石五供
石五供,又称石几筵,下为须弥座式的供案,上边摆放有香炉、烛台和花瓶。石五供是一种象征性的祭器,陈设于庭院中,有祭奠死者之意。
方城明楼
方城内部
宝城形成城墙垣
明楼内有"圣号碑" 碑首为篆书"大明 二字,碑身为"穆宗庄皇帝之陵"。圣号碑因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焚毁楼体而龟裂,残坏严重,字迹、石雕纹饰均模糊不清。
宝城
昭陵明楼前的东西配殿分别陈列海瑞事迹和昭陵历史
总之,长陵、定陵和昭陵三个陵,方城明楼、宫殿、棂星门以及“圣号碑”、“神功圣德”碑亭的设置和布局基本相似,但又有所区别,若非要将三个陵排序的话,个人认为应该是这样的:定陵——长陵——昭陵。定陵起码让我们知道几百年前的棺椁是啥形状是啥模样,昭陵毕竟是复制品,可信度不高等等,尽管如此,明十三陵还是非常值得一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