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6-24 11:11:57   作者:网友投稿   来源:网友投稿点击: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火烧皇宫的那一夜,金陵城里谁都没敢大声喘气。
宫门刚刚被攻破,火光冲天,建文帝朱允炆就跟着一起“消失”了。
有人说他烧死了,有人说他跑了,还有人说他剃了头做了和尚。
可不管他是死是活,那把火之后,换了皇帝,换了朝堂,朱棣坐上了皇位。
这事本身已经够玄的了,可接下来的事儿更怪。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他这个皇位,是从自己亲侄子手里抢来的。
可更麻烦的是,他这个侄子,不是别人,正是他大哥朱标的儿子。
朱标可是太祖朱元璋钦点的太子,按理说朱家江山该是传给朱标,再传给朱允炆。
可朱标早死了一步,朱允炆上位之后削藩太狠,朱棣扛不住了,起兵靖难。
朱棣能打,打了三年,最后杀进南京,夺了皇位。
这事说白了,朱棣是赢了,但赢得不光彩。
所以他得想办法掩盖,装得像是自己理所当然。
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朱允炆追封的“孝康皇帝”名号给收了,只保留个“懿文太子”。
但这不是出于仁义,而是朱元璋在世时就给朱标定了谥号,动不得。
朱棣对朱标的儿子们,也没下死手。
但说他心软,那是看错了。
他只是换了种方式,一点点把人压下去,关起来,封起来,耗着。
看着是活着,实则和死差不多。
朱标有五个儿子,头两个命运已定。
长子朱雄英早夭,没赶上风波。
二子朱允炆就是建文帝,下落成谜。
真正的转折,从第三个儿子朱允熥开始。
朱允熥本来有可能接班,论母族是常氏,根基稳,论出身是嫡出。
但后来被朱元璋跳过了,选了朱允炆。
那时候,有人说是因为常家势大,朱元璋怕外戚干政;也有人说他不够孝,没朱允炆勤快。
结果就是,他被封成了吴王,没机会进中枢。
等朱棣上台,朱允熥被降成广泽王,又被废成庶人,关进了凤阳。
十五年不见天日,最后是因为有人假冒建文帝造反,连累到他。
他死得突然,史书写得含糊,说是“暴卒”。
朱允熥之后,朱标的第四个儿子朱允熞,命运也差不多。
建文年间封衡王,没能就藩。
朱棣上台后,把他贬成怀恩王,最后也被废为庶人,和朱允熥一起囚在凤阳。
没过几年,也死在那儿了。
朱标的小儿子朱允熙,当年靖难时才十二岁,年纪太小,朱棣不好下狠手。
就让他跟着母亲吕氏去守他父亲的陵。
后来改封成了瓯宁王,说是让他在南京“奉祀懿文太子”。
封了是封了,可也不许他离开南京。
两年后,他住的王府突然着火。
火灾来得快,他受了惊吓,昏过去,几天后就没了。
书上写得轻描淡写,说是“夜中失火”,“不戒于火”。
可这种王府,怎么会没戒备?又不是普通百姓家。
没人能说出个所以然,只留下一个孤零的死讯。
再说朱标的女儿们,命运也不怎么好。
他有四个女儿,其中一个早夭,没留下记载。
剩下三个,活得也不舒服。
江都公主原名不详,嫁给了耿璿,是长兴侯耿炳文的儿子。
婚事办得挺风光的,但靖难时,耿炳文被派去打朱棣,打输了,后来被废了。
朱棣上台后,耿璿不肯当差,说自己有病。
朱棣不信,把他办了。
江都公主先是被降封,后来郁郁而终。
宜伦郡主,册封得晚,永乐十五年才被正式封为郡主,那时候她已经二十六七岁。
出嫁也比别人晚得多,嫁给了仪宾于礼。
史书上对她没什么记载,能看出来她在永乐朝没什么地位,存在感很低。
南平郡主更惨,一辈子没嫁人。
永乐十年去世,死后才被追封为郡主。
活着的时候,连个封号都没有,像是被遗忘了一样。
朱棣把皇位坐稳后,对朱标这一支,表面上没大动作,但每一步都压着走。
不杀不代表放过,封了王也不让就藩,关起来也不明说罪名。
有的死在牢里,有的死得不明不白,有的活着也像被软禁。
朱标作为曾经的太子,他的后代,从皇孙到庶人,从王爷到看墓的,命运全变了。
朱棣没下狠手,但也没留活路。
这些人活着,却永远翻不了身。
朱允熥囚了十五年,最后莫名其妙死了。
朱允熞和朱允熙,一个死在牢里,一个死在火里。
江都公主死于忧愤,宜伦郡主晚婚无子,南平郡主孤身而终。
一个接一个,像封了口的钟,全都沉下去了。
参考资料:
《明实录·太祖实录》《明实录·太宗实录》
《明史》卷一百二十·列传第八·诸王传
钱穆《国史大纲》
范文澜《中国通史》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并非时政社会类新闻报道,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