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6-14 14:44:36   作者:网友投稿   来源:网友投稿点击:
苏格拉底(公元前470 年~公元前399 年)是古希腊雅典城邦的哲学家、教育家,古希腊哲学的创始人之一,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哲”,他与中国的孔子、印度的佛陀、后来的耶稣齐名,被称为“四大圣哲”。
苏格拉底出生于雅典一个普通公民家庭,父亲是雕刻匠,母亲是助产妇。他早年曾跟父亲学过雕刻手艺,后来通过熟读荷马史诗及其他著名诗人的作品自学成为了有学问的人。
青年时期,苏格拉底向著名的智者普罗泰格拉和普罗第柯等人求教,讨论各种重要的社会人事和哲学问题,也曾从女智者狄俄蒂玛受业,并自称有“灵迹”伴随。他30 多岁时成为一名不取报酬、不设馆的社会道德教师,以传授知识为生。
中年时,苏格拉底在雅典和当时的许多智者辩论哲学问题,主要涉及伦理道德以及教育政治等方面,被认为是当时最有智慧的人。他喜欢在市场、运动场、街头等公众场合与各方面的人谈论各类问题,如虔诚、民主、美德、勇气、真理、工作、知识技能、政治等,引导人们认识到自己在这些重要问题上的无知,从而通过批判研讨去寻求真正的正义和善,以达到改造灵魂和拯救城邦的目的。他把自己比作一只牛虻,认为神把他赐给雅典的目的就是用他来刺激这个国家,让其从昏睡中惊醒焕发出精神。
苏格拉底一生过着艰苦的生活,无论严寒酷暑,都穿着普通单衣,经常不穿鞋,对吃饭也不讲究,只是专心致志地做学问。他曾三次参军作战,当过重装步兵,在战争中表现顽强勇敢,多次救助受伤的士兵,还曾在雅典公民大会中担任过陪审官。
在雅典恢复奴隶主民主制后,苏格拉底被控以藐视传统宗教、引进新神、败坏青年和反对民主等罪名,被判处死刑。尽管他有机会逃亡,但他拒绝了朋友和学生的建议,选择饮下毒酒而死。他认为逃亡会进一步破坏雅典法律的权威。
苏格拉底主张一个新的理性神,这个神是道德善、智慧真的源泉,也是他哲学追求——真正的善的终极根据。他的重要观点之一是“自己知道自己无知”,并以自己的无知而自豪,认为人人都应承认自己的无知。
苏格拉底没有留下任何著作,后人对他的了解大多来自他的学生色诺芬和柏拉图的著作。他的学说具有神秘主义色彩,反对研究自然界,提倡认识做人的道理并过有道德的生活,其哲学主要研究伦理道德问题。他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产婆术”或“问答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苏格拉底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都有众多的崇拜者和反对者。他对西方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哲学史家往往将他视为古希腊哲学发展史的分水岭,把他之前的哲学称为前苏格拉底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