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9 12:42:26   作者:网友投稿   来源:网友投稿点击:
戏曲里行当的划分由来已久,早在唐朝的参军戏中,就有“参军”“苍鹃”两个固定角色。及至元杂剧时代,划分出了诸多行当。但是在当时,其名称并非“行当”,而是“脚色”,大体分为末、旦、净三类:末又细分为正末、外末、冲末;旦又细分为正旦、外旦、搽旦;净又细分为净和副净。及至1790年徽班进京时,徽剧中共有九类角色,即末、生、小生、外、旦、贴、夫、净、丑。在徽班的影响下,汉剧的角色也齐全起来,主要有十类,即末、净、生、旦、丑、外、小、贴、夫、杂——这是京剧形成前的行当划分状况。
京剧产生后,其行当的划分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在京剧形成的初期,共有十个行当,即生、旦、净、末、丑、副、外、杂、武、流。及至20世纪20年代,行当被分为“七行”。所谓“七行”,是指老生行、小生行、旦行、净行、丑行、武行、流行。这种“七行”的划分模式及至新中国成立后才有所改变。在新中国成立后,“七行”被简化为生、旦、净、丑四个行当。可以说,上千出的京剧剧目中,那些数不胜数的人物形象,都可以归入“生、旦、净、丑”四个行当中。
说到京剧的行当,很多人可能会提出一个观点,说京剧的行当应该有五种啊,即“生旦净末丑”。其实,在京剧形成的初期,确实存在“末”这一行当,而且由专攻末行的演员来出演,京昆十三绝中的张胜奎就是末行的代表人物,他在那张画像中扮演的《一捧雪》的莫成就是末行。可是,由于末行与生派老生非常相似,而且后来一些擅于演老生的演兼演末戏,一些演末的演员也兼演生行戏,两者的界限被打破,渐渐地,“末”行就被并入了“生”行,渐渐地消失于京剧行当的行列中。
1.生行
生行简称“生”,是扮演男性角色的行当,属京剧中的重要行当之一,包括老生、小生、武生、红生、娃娃生等几个门类。所谓老生,也被称为“须生”“胡子生”“正生”,通常为富有正义感的男性中年或者老年人物,口戴胡子(髯口),因性格与身份的不同,可分为安工老生、靠把老生、衰派老生。值得一提的是,京剧史上有一些老生演员,文戏、武戏都擅长,唱功戏、做功戏、靠把戏都能演,后来就把这种戏路宽的老生演员称为“文武老生”,代表人物有程长庚、谭鑫培等人。所谓小生,是指剧中的翎子生、纱帽生、扇子生、穷生等青少年男子,不戴胡须,扮相俊美、清秀。根据人物性格、身份的不同特点,小生又分为袍带小生、扇子生、翎子生、穷生和武小生。所谓武生,指的是扮演擅长武艺的青壮年男子,穿厚底靴的叫长靠武生,穿薄底靴的称短打武生。猴戏中的孙悟空一般也由武生扮演。所谓红生,指的是勾红脸的老生,如扮演的关羽、赵匡胤等。所谓娃娃生,指的是戏中的儿童角色,通常都由童伶扮演。很多著名的京剧演员在年幼的时候都曾经唱过娃娃生。
2.旦行
且行简称“旦”,旦角全部为女性,其中按照人物的年龄、性格又可细分为许多行当,如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老旦、花衫等。所谓青衣,又被称为“正旦”,因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褶子而得名。青衣一般都是端庄、严肃、正派的人物,其中大多数是贤妻良母,或者旧社会的贞节烈女之类的人物,年龄一般为青年或者中年。表演特点是以唱功为主,动作幅度较小,行动较稳重。念韵白,唱功繁重,如《二进宫》中的李艳妃、《桑园会》中的罗敷女等。老式青衣一般都抱着肚子或捂着肚子唱。所谓花旦,多指的是性格活泼的妙龄女子,但也有一部分是悲剧和反面人物。身着短衣裳,如褂子、裤子、裙子、袄;有时穿长衣裳,也绣着色彩艳丽的花样人物性格大都活泼开朗,动作敏捷伶俐。在表演上注重做工和念白,例如《红娘》中的红娘。所谓武旦,指的是擅长武打、勇武的女性。在表演上着重武打,尤其是使用特技“打出手”。穿短衣裳,重在武功,不重唱念,如《打焦赞》中的杨排风、《武松打店》中的孙二娘等。所谓刀马旦,指的是擅长武艺的青壮年妇女,一般是在马上,手持一把尺寸比较小的刀。与武旦相比,它没有那么激烈,并且不用“打出手”,较重唱、做和舞蹈。如《穆柯寨》中的穆桂英等。所谓老旦,指的是扮演中老年妇女的角色行当。为突出老年人的特点,老旦走路一般迈一种沉稳的横八字步,服装色调为色彩偏暗的秋香色、墨绿色,演唱用真声表现。所谓花衫,指的是介于青衣和花旦之间的行当,梳古装头。它是20世纪20年代以后,综合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艺术特点,发展而成的新的旦角类型。
3.净行
净行简称“净”,也被称为“花脸”。通常是指在性格、品行或者样貌等方面比较有特点的男性人物,多为正面角色,属于脸画彩图的花脸角色,看来并不干净,故反其意为“净”。可以细分为正净、副净和武净三类。所谓正净,又被俗称为“大花脸”或“唱功花脸”,以唱功为主,代表角色为《铡美案》中的包拯。所谓副净,又被称为“二花脸”或者“架子花脸”,也需要唱功基础,但以工架、念白、表演做功为主,代表人物是《算粮》中的魏虎。196所谓武净,又被俗称为“武花脸”和“武二花”,以跌扑摔打为主,代表人物为《白水滩》中的青面虎。
4.丑行
丑行简称“丑”。剧中丑行勾脸,而勾画“三花脸”,面谱与花脸有很大区别。丑行扮演的角色既有阴险狡诈的人物,也有正直善良的形象,又具体细分为文丑和武丑。文丑,指的是京剧中的各类诙谐人物,分为方巾丑袍带丑、茶衣丑、巾子丑、彩旦等。所谓方巾丑,指的是头戴方巾的文人,如儒生、书吏、谋士等;所谓袍带丑,指的是做官的人物,如文官、武官,正反面人物都有;所谓茶衣丑,指的是从事各种行业的底层劳动人民,因身穿短蓝布褂子(茶衣)而得名;所谓巾子丑,指的是介乎于方巾丑和茶衣丑之间、表演风格比茶衣丑略微严谨一些的人物;所谓彩旦,又被称为“丑婆子”,指的是由丑行扮演的妇女。武丑,指的是专演跌、打、翻、扑等武技角色的男性人物,又被称为“开口跳”,既要求有好武艺,也要求有好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