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03 10:40:16   作者:网友投稿   来源:网友投稿点击:
1987年夏天,一支中英联合打捞队在广东阳江海域作业时,捞上来247件中国古物——龙泉窑瓷碗、锡壶、金腰带,这可不是他们要找的荷兰商船!
中方负责人尹干洪当场叫停作业,守住了南海底沉睡800年的"时间胶囊",这艘南宋商船后来被命名为"南海Ⅰ号"。
要是当年没拦住,国宝级文物可能就要流浪海外,毕竟咱考古界有前车之鉴:1980年代英国捞宝人就在南海捞走24万件清代瓷器,我们的专家揣着3万美元去欧洲竞拍,愣是连举牌机会都没捞着。
当时中国水下考古几乎从零起步,日本主动提出联合打捞。
两家带着最牛设备和专家队伍折腾了10天,台风浪大天气糟,经费烧完就捞了块碎瓷片,最后只能收工回家。
这时候中国人才看明白了——技术得自己练!
转头在辽宁海域找到元代沉船,蹲点五年从定位到测绘练出全套真功夫。
最牛的操作在2007年上演!
中国考古队造了个500吨超大钢沉箱,说要把整条22米长的古船连泥带船"打包"带走。
在漆黑海底精准定位,差半米都得抓瞎,结果咱一次成功!
出水时满船宋瓷堆得小山高,咸鸭蛋都还能看出原样。
现在到阳江博物馆的"水晶宫",隔着玻璃能瞅见整整18万件宝贝,随便拎个瓷碗都是南宋出口爆款,景德镇青白瓷、龙泉青釉亮得晃眼,130吨铁器锈迹里藏的都是国际贸易密码。
考古队从淤泥里还淘出大惊喜——船底残留着丝绸的痕迹,这说明宋代海船可不止运陶瓷,丝绸这类"软文物"也偷偷跟着下了海。
专家们算准这船沉在1183年,船上的咸鸭蛋和杨梅酒罐子就像开了个南宋直播间,八百年前船员们啃着咸鸭蛋数铜钱的场景都给"实况转播"出来了。
想想挺感慨,当年连潜水员都得临时培训的队伍,硬是练成了世界级水下考古劲旅。
有些网友老问花30年捞条船值不值?
看看现在国际拍卖行里咱们的文物价签,再瞅瞅"南海Ⅰ号"让全球专家眼红的完好程度——这可比黄金保值多了!
当年打捞费要是折算成现在物价,连半船舱铜钱都买不回来吧?
话说回来,大家有没有在博物馆见过这种"原装出土"的古代商船?
要是你在船上会带什么现代物件给八百年后的人当"时间胶囊"?
评论区聊聊,没准下个海底考古大发现就有你的同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