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7-26 12:06:35   作者:网友投稿   来源:网友投稿点击:
2010年,中国电影出了一部神作「让子弹飞」,字字珠玑,句句经典,比如:
「汤师爷,你给翻译翻译,什么叫惊喜?」
「其实你和钱对于我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没有你对我很重要」
「我就是想站着,还把钱挣了」
「他要是体面,你就让他体面,他要是不体面,你就帮他体面」
「这算是什么狗屁世道?就因为我是好人,才被人拿枪指着?」
.......
但是,最经典的,莫过于一句:
老百姓,永远是跟着胜利者走的.......
其一、美国的盟友是谁?如果全世界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来一场全球性投票,题目叫:“帝哥要毁灭一个国家,你选谁?”
不用犹豫,票最多的,准是美国。
最恨美国的,恰恰是它的“亲密盟友”。
你说,美国真的有盟友吗?
“盟友”这两个字,最基本的含义,是平等。
可现实呢?
美国可以在日本、韩国大摇大摆地驻军,为啥日、韩不能也在美国驻军?
美国可以在欧洲遍地开花修军事基地,欧洲国家又凭什么不能在美国设点?
大家心知肚明,美国叫你一声「盟友」,完全是给你脸了。
日本不是傻子。
自己领空自己都管不了,还被美国年年勒索军费,领导人上门访问还得忍受冷眼和羞辱。可他偏偏还得笑,笑得谄媚又尴尬。
媒体?基本被“训化”完毕。
驻军?几十个基地横七竖八扎在日本土地上,动静还特大。日本当然知道这一切,可他能怎样?只能陪着笑,继续装傻。
欧洲更不是糊涂蛋,可每次一想发展,一想让欧元腾飞,美国立马就跳起来:——要为自由而战、为民主出征。
接着呢?开始检查欧洲周边有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要制裁邻近的“独裁政权”,口号喊得响,实则就是牵着欧洲国家下水。
法国想说点啥,看看你德国;德国想犟一嘴,也得看看法国;然后两国一起默默看看脚下的美军基地,再看看北约指挥链,哎!还是算了吧。
疫情一爆发,美国最忙的不是防控、不是救人,而是——印钞厂。
24小时不熄火,马力全开。
这哪是印钞?这简直是在明抢!全球范围内抢钱!现在的美国,正处在“印钱致富”的巅峰时刻——
半天能印出日本和德国一年的GPD。
英国急了:FUCK!美国这不是明抢吗?中国你怎么不反击?
日本也急了:八格牙路!这钞票一印,我的通胀就涨!中国你倒是说句话啊!
印度也忍不住了:卧靠!美国怎么能印成这样?!中国你还不发声?
中国心想:MP,我一开口,你们倒好,转身继续跟着美国一起抹黑我。
所有人都看明白了,美国这波操作,就是奔着中国来的。但奇怪的是——没人动手。
大家都想让美国玩完,可谁都不肯先出头。
法国看看德国,德国瞄一眼意大利,意大利耸耸肩,全体一起把目光甩向中国:
“你不是块头最大吗?你上啊!”
你不动,我也不动;你动了,我还是不动;反正——天塌下来,个子高的先顶着。
局势未明之前,没有哪个国家,愿意把筹码压在中国身上。不是他们看不见方向,而是他们看得太清楚——
挑战霸权的国家,历史上有几个?屈指可数,而且多数都败得很惨。
他们心里清楚,一旦现在选边站队,如果中国输了——那就不是失误,是灭顶之灾。
就连疫情期间,中国大手笔援助了几十个国家,口罩、防护服、医疗队轮番上阵。
可这些国家呢?
嘴上一句谢都不敢说,眼神飘忽,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得看看美国的脸色。
因为在美国的剧本里,中国是他合格的对手。这个角色,不是中国争的,是美国定的。
既然被钉死在对立面,就别指望还能有第二条路可走。
在挑战成功之前,绝不会有国家公开站队中国。除非那国也被美国逼到墙角、退无可退。
但只要中国赢了,那一夜之间,局面就会翻天:
那天晚上,所有国家都会笑脸盈盈,主动贴上来,争做中国的“老朋友”。
中国的朋友圈会瞬间扩容,一百多个“盟友”排队打招呼。可反过来看,也没有哪个国家真敢和中国撕破脸。
该表态的时候,站出来敲敲边鼓、象征性指责几句,那是给美国面子;真要公开结仇?没人有那个胆子。
因为他们都明白——一旦中国挑战成功,站在对面的国家,立刻就会被中国的“朋友圈”按在地上摩擦。
所以这场挑战,中国注定要独自承担。
英雄 ,总是孤独的。
因为对抗霸权这个事上,结盟,从来都不靠谱。
其二、挑战霸权,所有的结盟本身就不靠谱历史上打赢的仗千千万,但只要是以弱胜强,背后一定有一个原因——团结。
反过来看,那些看似实力雄厚却败得稀里哗啦的,往往也栽在一个点上——不齐心。
所以别说现在美国只是抢点钱、勒索点军费,就算真打到灭国的程度,想搞个全球反美结盟?别做梦了。
几千年的历史早就告诉我们,这事八成搞不成。
秦国要灭六国,这不是秘密,而是公开战略。可六国呢?你看我,我看你,连年观望,迟迟不动。
从前318年到前241年,整整五次联军攻秦,次次声势浩大,次次兵临城下。不是无功而返,就是半路撤兵,更甚者,干脆自己人先窝里反,打到一半内讧收场。
要知道,那时候的楚国和齐国,是山东六国中最强的两个,一旦结盟,对秦来说就是重大威胁。
可张仪一出手,分化瓦解——只用了一个“许地”的承诺。
他跑去见楚怀王,说:“大王只要跟齐国断交,我们秦国就送您商於六百里地!”
楚怀王一听,高兴得两眼放光,什么“齐楚同盟”“秦国威胁”全抛脑后,立马决定断交。
大臣陈轸急了,苦口婆心劝道:“大王您可别冲动,咱们一断交,齐国要是和秦国联手打我们怎么办?”
楚怀王笑道:“六百里地啊,我就不要啦?张仪可是秦国说一不二的大人物,能言而无信?”
陈轸眼看劝不动,只好换了个法子:“那不如这样,我们表面断交,背地里给齐王写封信说明苦衷,这样两边都不得罪。”
听上去是不是很稳?有理、有节、还有退路。
可楚怀王像被猪油蒙了心,愣是拒绝了陈轸,还把国相大印双手奉上,请张仪回秦。
结果,张仪一回秦,就“生病”了。
三个月闭门不见人,秦王自然装作啥也没听说。
楚怀王还以为是自己诚意不够,又干了件蠢事:派使者宋遗跑到齐国边境,公开羞辱齐王,活生生把一场外交操作演成了仇恨输出。
齐王一怒之下,直接转头和秦国结盟,要联手收拾楚国。
直到这时,张仪病“刚好”,重新上朝。楚国派人讨要六百里地,张仪只回了一句话:
“有啊,在商於有个村子,叫‘六百’,面积嘛,六里地。”
楚怀王听罢肠子都悔青了,怒火冲天,调集十万大军直扑秦国,要活捉张仪报仇雪恨。
结果呢?
楚军在丹阳被打得惨败,被斩首八万!
紧接着,韩国、魏国趁火打劫,兵分两路偷袭楚国,楚军措手不及,仓皇撤兵,损失惨重。
两千年前,就已经写下了「孙子兵法」的中国,比谁都明白这些道理,一早就想得很清楚「什么结盟啥的都不靠谱,一切都要靠自己」
中国为什么推进不结盟政策,这个时候让别人站队,没有任何意义
其三、全球中美之外,分为六类国家第一类、日本、韩国、德国这几国,说白了,全是被美国捏在手里的角色。德国还稍微挣扎一下,日本那可真是被压得死死的。
当年美国扔了两颗原子弹,日本不是记仇,反倒转头叫“爸爸”,你说滑不滑稽?
再说中国,从古至今,对日本可谓是仁至义尽,百般照顾。可日本一有机会,就想背后捅中国一刀,十足的小人之态。
如今的日本,已经被美国层层锁死,军事、经济、科技、情报,全线受控,几乎连句完整的话都不能自己说。
那日本有没有可能转向中国,成为盟友?有!但得等到什么时候?
等中国在综合国力上对美国形成压倒性优势的时候。到那时你看着,日本一定嘴脸一变,天天高喊“中日友谊万岁”,领导人还得排队跑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鞠躬道歉,说不定还真磕出个坑来。
可等那个时候,中国还需要日本吗?
所以说,像日韩德这样的国家,想要他们真心实意地站在中国这边,基本没戏。
他们在地缘政治的牌桌上,从来就是墙头草,风吹两边倒。尤其是日本,别指望它出头帮你,不在背后放冷箭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德国其实有心靠近中国,多次释放善意。2019年,默克尔带着德国史上最大规模代表团访华,那阵仗摆得明明白白,可最终呢?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一头被美国拉扯,一头想和中国合作,结果就是哪头都靠不稳。
二类是如丹麦、瑞典、荷兰这样的小国
这类国家啊,其实根本就不在乎。他们心里很清楚:美国抢劫,不是只抢我一个,抢你、抢他,大家都被抢,区别只在于——抢我一块,抢你可能要十块。
那抢点就抢点吧,大不了当交个税,钱没了还能挣回来,反正不是要我的命。
再说,美国要打的是“老二”,我连老二的影子都不是,排都排不到我头上。你说我凑什么热闹?看戏就好,犯不上冲在前面。
再有些国家,比如波兰、冰岛这样的,干脆主动请美国来驻军,理由也简单:“你来保护我,钱我出。”这账他们自己算得很清楚:花钱买平安,不寒碜。
其实很多国家就是这种心态——“你美国来收保护费,那就交一点吧,求个稳妥。”他们不是傻,而是怕折腾,怕局势变了生活变,怕动荡了工资没了饭碗散了。
这类国家说白了,是典型的“游离型”角色,不愿得罪美国,但也不想完全站队。他们心里甚至还盼着美国一直强下去,这样世界就稳定,他们日子也能继续安安稳稳地过下去。
真要重构秩序,重来一套,有几个国家撑得起?
第三类类国家,那就是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这类盎格鲁撒克逊的“亲戚”。
这些国家,说到底跟美国是“一家人”。语言一样,文化一样,血统也差不多。在国际关系里,虽然讲的是利益至上,但你要真是一路人,说话总归更顺,配合起来更默契。
他们对美国的战略,那是发自骨子里的认同。美国要遏制中国,他们不仅支持,甚至在某些时候,还真希望美国能把中国搞下来——这样他们也能顺势分杯羹,占点便宜。
但这帮人又不傻,真要和中国撕破脸,他们可没那个胆。谁都知道,中国要真崛起了,日后怎么算这笔账?他们自己心里清楚得很。
所以你看,这类国家的立场,摇摆得很。他们今天嘴上跟着美国喊打喊杀,明天却又和中国做起了生意。要真到关键时刻,愿不愿意当美国的打手,全凭一念之间。
说白了,盎格鲁撒克逊这条血脉,根本没指望过他们对中国有半点好心。你指望他们良心发现?天真了。
别忘了,英联邦还有个印度,也得算进来。表面上搞得不冷不热,背地里对边境问题一直耿耿于怀,逮着机会就想捅刀子。这种“文明斗士”,说不定哪天也会披上战袍,摇旗呐喊。
四类是法国这样的国家,有自由和浪漫的传统
在西方世界里,敢跟美国唱反调的国家不多,但法国算一个,还是个“祖传的刺头”。
别忘了,法国是那个曾经发动过人类历史上流血最多的革命的国家,自由、平等、博爱,写在宪法里,也刻进骨子里。
正因为如此,它从来不甘心屈居人下,更别说给美国当小弟。
早在二战结束没多久,法国就对美国的“欧洲霸权”开始感到反感。特别是戴高乐上台之后,这位总统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恢复法国的荣光!
他不想让法国沦为美国的附庸,也从不把美国当老大看。
从50年代开始,法国干了几件硬气的大事:赶走美国驻军,关闭美军基地,甚至在1966年直接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扬言“我们法国要自己掌握命运”。
那可不是嘴上说说,而是实际行动,连美金他都不放过,直接逼兑黄金,让美国差点下不来台!
当然,2009年法国重返北约,但那骨子里的反骨气质,可从没变过。
到了今天,美国处处挑事、四处点火,欧洲跟着受伤。这时候,第一个站出来质疑的,还是法国:“为什么不能和俄罗斯谈谈?为什么我们总被美国牵着鼻子走?”这句话,不是哪个西方国家都敢说的。
法国,是可以争取的。它是西方阵营里,唯一一个还保有些许自由灵魂、还能仰着头和美国顶两句的国家。但别指望它现在就站过来,它还在观望。中美实力要是真接近了,它才有可能大胆下注。
说白了,法国一直都骑在墙头,但这个人是能聊的——只要风往这边吹,它未必不会跳下来。
五类国家是如非洲这样的国家,可以吃瓜
六类国家是 美国给中国安排的朋友
中国一直倡导不结盟运动,是邓公的高明之处,但是不少国家被美国逼上梁山,结果和中国不自觉的走近了
其四、中巴关系中国和巴基斯坦,确实有合作空间,尤其在战略互补层面,可以说是一拍即合。
但也别被一些反智言论带偏了节奏——什么“中国人在巴基斯坦被万人空巷地欢迎”?纯属扯淡。
疫情刚结束那会儿,咱国内都还有人防着湖北人呢,你真信世界上有哪个国家对中国人比中国人还亲?那就是不懂人性,更不懂国家利益。
国家之间,没有什么因为“信仰一致”就结盟的童话,国际关系从来都是赤裸裸的利益交换。
所谓的“意识形态之争”,说白了就是个幌子。中国如果安心做裁缝,不搞技术,不搞产业链升级,别说社会主义国家,哪怕是原始社会,美国都能跟你称兄道弟。
至于现在被称作“巴铁”的巴基斯坦,别忘了,在我们建国初期,它可一点都不“铁”。
早年间,它是亲美反华的,表态那叫一个积极,边界问题、台湾问题上,站得比谁都靠前,军事基地也痛快地借给了美国,连苏联都被它得罪了个透。
这就要说到巴基斯坦和印度的死结了。印巴这对老冤家,从分家的那一刻起就动手,直接干起了大规模的族群仇杀,50万人死于刀剑之下,这种血仇,不是谈判桌上能解决的。从宗教、种族到历史,每一个矛盾都是死结,根本解不开。
而在分家的格局里,印度明显占了便宜。首先,它继承了“印度”这个名字和英国留下来的政治遗产,成了英联邦的正式成员,得了面子,也得了资源。要知道,“印度”这玩意儿,是英国人制造出来的概念,历史上根本就没真正统一过。
外交上,印度也玩得漂亮。一开始就走“不结盟”路线,在美苏争霸中左右逢源,一句话:我谁也不站队,你俩谁对我好,我就和谁眉来眼去。这一手,让美苏都不敢轻视它,反而争相拉拢。再加上英联邦的背景,西方世界也愿意多照顾点。
相比之下,巴基斯坦就惨了。无论从地缘价值、人口规模,还是话语权,通通比不上印度。各国要排优先级,肯定是先看印度,再轮到巴基斯坦。
面对印度那副穷兵黩武的姿态,巴基斯坦没办法,只能找靠山。1958年,正式投靠美国阵营,刚加入就积极表忠心,在对华问题上频频发声,姿态端得很足。但问题是——它这张牌,太小了。
美国确实在经济上给了点援助,可到了军事安全上,却没人愿意真帮它一把。克什米尔打生打死,国际上几乎没人搭理。反观印度,既是美国扶持的“民主样板”,又是苏联想拉拢的潜在伙伴,左右得分,风生水起。
1962年,中印边境爆发冲突,局势一触即发。这个时候,美国没有选择站在自己的盟友巴基斯坦身边,反而反手加大对印度的军事援助,还一纸命令——要求巴基斯坦不得趁火打劫,必须保障印度安全。
你没听错,盟友打生打死,美国却护着非结盟国家印度,巴基斯坦被晾在一边,彻底寒了心。而中国对印度的一顿重拳,反倒让巴基斯坦看得心花怒放——总算有人替我出了口恶气!
从那之后,巴基斯坦开始悄悄向中国靠拢。在联合国投票时,它率先支持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抛出了关键的橄榄枝。
三年后,历史走到转折点。1965年8月,克什米尔地区突然爆发冲突,游击队和印度军队打成一团,很快引发了第二次印巴战争。
开战初期,形势对巴基斯坦极为不利。11月,印军强势突入巴基斯坦境内,一路势如破竹,眼看巴基斯坦就要顶不住了,局势危如累卵。
关键时刻,是中国出手,救了“巴铁”的命!
9月15日,中国在中印边境调动大批军队,开始强势施压。紧接着9月18日,中国军队挺进至中印边境线,一封照会送到印度:立即撤出巴基斯坦,否则后果自负!
印度瞬间慌了。面对可能爆发的“双线作战”,它根本无力承受,只能仓促从巴基斯坦战场撤军,转而全力防备中国方向。
就这样,中国一声吼,硬是替巴基斯坦稳住了局势。
从那之后,中巴关系急剧升温,中国开始在军援、军工、战略合作方面对巴基斯坦全面开放,真正意义上的“巴铁”关系,自此确立!
其五、逼上梁山的俄罗斯和巴基斯坦不一样,俄罗斯是被一步步逼上梁山的。
很多人不知道,俄罗斯早年间其实一门心思想“回归西方”。
从戈尔巴乔夫到叶利钦,都曾经对“西方自由民主”充满幻想,尤其是戈尔巴乔夫,对美国的承诺深信不疑;叶利钦更狠,直接一边倒向美国,几乎是举手投降。
结果呢?美国有没有“缴枪不杀”?没有。它给出的态度就一个:不把你肢解到底,绝不收手!
苏联刚一解体,美国就迫不及待地对俄罗斯下手,东欧颜色革命一波接一波,北约不断东扩,几乎顶到家门口。
俄罗斯被一步步压得喘不过气来,直到普京上台,才开始绝地反击。
所以说,这不是“俄罗斯挑衅西方”,而是“普京的复仇”。
但这背后的逻辑,其实更残酷。对美国来说,它从来不是真心恨哪个国家。它只是全球奴隶主,不容许任何力量挑战自己的权威。而为了维持霸主地位,它必须制造敌人,必须让这个世界乱起来。
如果全球真有一天“大同”,大家都安心发展经济、提升民生,那美国怎么办?军火商怎么混?美元霸权靠什么续命?北约还要不要存在?
你想啊,假如俄罗斯真的像法国那样,选择和西方握手言和,那北约还有存在的意义吗?
美国还有什么理由在欧洲驻军?欧洲要是没了军事依赖,那德国、法国还凭什么继续忍受美国的摆布?
真要是欧洲团结起来,凭实力、凭历史、凭野心,谁敢保证他们不会另起炉灶?不会和中国联手挑战美国霸权?
所以,俄罗斯必须“坏”下去。它不许好,也不能好。哪怕普京真有一天想和解,美国也不会放过它。
这条路,俄罗斯是彻底没有回头路了。
在全球前15强国家中,有两个国家,美国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放过,那就是中国和俄罗斯。它不许你俩投降,不许你洗白,因为一旦你们不做“反派”,这出戏就演不下去了。
游戏规则早就写好了:中国是“最大威胁”,俄罗斯是“邪恶帝国”,就连日本都已经趴地上了,爱咋咋地;
印度天天表忠心,笑脸相迎;
你让美国去拉墨西哥开打?去南美搞禁毒?那哪够资格给霸权续命?
其六、中国,只有两个盟友经历过战火洗礼的中国,深知一个冷酷的现实:这个世界上,真正能依靠的,只有自己。
放眼全球,所有的盟友都可能被收买,所有的承诺都能被交换。国际政治从来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而中国,从不曾指望谁来雪中送炭——我们早就明白,这是场注定孤独的抗争。
我们干了很多在别人看来“愚蠢”的事——中国的粮食储备,是全球最高的,水稻的国家储存量,超过全球的三分之二。
占国土面积不过十分之一的耕地,首先保障的,是三大主粮的绝对安全,而不是为了经济利益去追种“高效作物”。
很多人不理解——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干?
因为我们知道,粮食不是商品,是底线。我们有底气告诉全世界:哪怕一年不种地,中国人也能吃上一年半!
在工业上,我们逆势而行,建成了全球最系统、最完备的工业体系。从螺丝钉到航母,从高铁到芯片,哪一样不是硬啃下来的骨头?
美国死死封锁华为,本想一棍子打死,结果却亲手把它逼成了“民族全能企业”。从基站通信,到手机终端,到麒麟芯片,华为硬是一步步走出了一条别人不敢想、不愿走的路。
这不是生意,这是生存!
我们清楚,这样做意味着成本高、压力大,意味着要踩无数别人踩过的坑。但我们别无选择。依靠别人分工的“全球化”,随时可能变成砧板上的鱼肉。
我们一开始是真诚面对世界的,渴望和平、开放、合作共赢。但西方世界的回应早就说得很明白:你强了,他们就恨你;你守规矩,他们就改规则。
苏联的覆灭,就是前车之鉴。
这场与美国的斗争,根本没有“投降”这个选项。输了——不是简单地放下武器那么轻松,而是国家四分五裂、经济崩盘、人民流离失所、生灵涂炭!
那时候,美国不会怜悯你,只会带着盟友们杀回来,踩着你的尸体分杯羹。一个个所谓的“国际朋友”,届时都会一窝蜂扑上来,咬下他们想要的那一块肉。
中国,只有两个真正的盟友:工业和农业。
我们用最笨拙、最执着的方式,悄无声息地建起了世界最大的粮仓,构筑了全球最完备的工业体系。这不是炫耀,这是宣告——我们不会留下哪怕万分之一的缝隙,不会给西方任何一个可乘之机。
因为一百年前,你们给予中国的屈辱和伤害,我们从未忘记,也绝不允许重演!
我们吃过断粮的苦,挨过封锁的饿,见过列强的炮舰、侵略的铁蹄,所以今天我们用粮食守住底线,用工业托住脊梁。
我们不是要与世界对抗。我们一直相信人类命运共同体,始终相信——病毒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灾难当前,理应守望相助。
中国从不惧怕挑战,也从未放弃善意。我们依然希望,与全世界和平共处、携手发展、共创未来。
但前提是——这一次,中国绝不会再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