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猫社

为用户提供最新信息
分享有价值的知识和经验
橘猫社一个二次元coser图片合集分享网站

就是不学歼20?全球的隐身战斗机,为何几乎都选择以F22为模板?

更新时间:2025-07-20 10:18:56   作者:网友投稿   来源:网友投稿点击:

如果说梅西和C罗,是足球场上的绝代双骄的话,那么五代机领域,美国的F22和中国的歼20,就是隐身战机中的“梅罗”。

前者少年得志,一鸣惊人,早在2005年时,就已经震惊了整个世界,被誉为只有科幻电影才能出现的产物。

后者异军突起,锋芒毕露,靠着诸多后发优势,抢占先机,诸多性能已完成了对F22的超越。

(美国的F22)

但纵观“梅罗”之外的其他五代战机,无论是土耳其可汗,还是韩国KF21都将F22作为自己的设计模板。

为什么一定得是F22,而不是中国的歼20呢,难道是中国战机不够优秀,难以入他人法眼?

(土耳其的可汗战机)

F22的标杆作用

答案,当然不是如此。

归根结底,这主要是F22的标杆作用实在是太强了。

首先,必须要明确一点,歼20现在的诸多性能,虽然已经完成了对F22的超越,但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也有“借鉴”F22的地方。

(歼20)

中国在设计歼20的时候,就是希望能有一款能够对标F22这样的四代战机(按照当时的国际分类标准,F22确实是四代机,直到后来分类改变以后,F22才成为了五代机)。

这一点,从歼20当时的外号“黑丝带”(黑四代的谐音)便能窥得一二。

(当年都叫它“黑丝带”)

所以在歼20的身上,我们能够看到诸多和F22的相似之处。比如两者都采用了隐身曲线设计,以减少雷达反射截面,提高隐身能力。

从外观上看,歼20的头部、机身呈现菱形,与F22有一定相似度,线条斜侧而简洁,上下表面平整,有效减少了不连续平面产生的雷达反射。

这是因为F22作为全球第一款五代战机(当时定义四代),它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标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了全球五代机发展的标杆,中国没有理由不借鉴这样的成功经验。

(F22)

而与之相对应的,既然中国可以借鉴,那么韩国KF21以及土耳其可汗战机自然也可以有样学样,将F22当作学习的范本。

要知道,没有什么比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容易获得成功的了,而站在F22的基础上似乎也能更快地触摸到五代机的门槛。

(韩国KF21)

中国战机的独特布局

当然,看到这里,有人可能会说了,F22虽然强大,但中国的歼20已经完成了对F22的超越,为什么他们还是学F22,不学歼20呢?

因为歼20不是你想学,想学就能学的。它超越F22的地方,正是中国独有的“武林秘籍”,外人难以窥探其中门道。

这主要是因为F22作为全球首款五代战机,设计还留有诸多常规因素,而歼20在借鉴这些因素的同时,设计更加巧妙,早已完成了系统性的超越。

(歼20)

就比如,歼20最大的一大特点——鸭翼设计。

美国人一向讨厌鸭翼到了极点,这主要是因为在战机设计阶段,鸭翼的存在会显著提升气动计算的复杂程度。

这就要求运用更为先进的气动分析技术,并开展大量的风洞试验,如此一来,便增加了设计成本,延长了设计周期。

(歼20的鸭翼是一大特色)

与此同时,在飞行过程中,鸭翼会产生额外的升力与力矩,这就要求飞行员更为精确地把控鸭翼的角度和力度,以保障战机能够稳定飞行。

此外,鸭翼的存在会形成两个较大的夹角,这会增大战机的雷达反射面积,进而削弱战机的隐身性能。

(歼20战机)

但中国却一眼看出了鸭翼的可贵之处。经研究发现,鸭翼能够增强主翼上方的推力,增大失速攻角,从而使战机获取更高的升阻比,拥有更加强劲的升力。

而为了克服鸭翼带来的诸多阻碍,中国在战机设计与制造过程中,对鸭翼与机身的连接处、鸭翼的边缘等部位均进行了特殊处理。设计人员通过精妙构思,将鸭翼与主翼置于同一水平面,以此减少雷达波的反射。

这样做,需要在材料力学、工程材料、涂层化学物质、飞机结构、空气动力学等诸多方面,进行长时间的反复钻研,非一朝一夕就能建功,又岂是其他国家可以轻易模仿。

(歼20)

独门秘方

仅从一个鸭翼布局,就已经让其他诸多国家感到束手无策,更何况歼20的独门秘方,可远远不止一项。

且不提发动机、航电系统、火控系统、内置弹仓这些超纲难题,单说飞机的布局方面,因为一款战机最容易模仿的地方就是外形,而仅仅是这些最容易被模仿的外形设计,中国就完成了对其他诸多五代机的降维打击。

(歼20)

就比如,歼20采用了外倾的全动双垂尾设计,配合利用“涡升力”,可降低由于涡流强度的提高对垂直尾翼造成的影响,提高飞机的纵向稳定性。

但由于它的设计参数标准,涉及到极为复杂的空气动力学计算和优化。工程师们需要通过大量的计算机模拟和风洞试验,精确调整垂尾的形状、尺寸以及相对位置,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其他国家想要模仿这种设计,不仅需要掌握先进的气动分析技术,还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相关设备投入,可能单是其中一项风洞要求,就已成为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

(风洞)

再观歼20的DSI进气道设计,它大胆摒弃了传统的附面层隔道,创新性地采用鼓包对气流进行压缩与整流,不仅减轻了战机的重量,降低了雷达反射面积,提升了隐身性能,还优化了进气道的进气效率,确保战机在不同飞行状态下都能获得稳定的气流供应。

不过,这种制造工艺的要求极为严苛,需要对鼓包的形状和表面质量进行精准把控,稍有差池便会影响进气道的性能。目前,全球能够掌握DSI进气道技术的国家寥寥无几,这也从侧面彰显出歼20技术的先进性与独特性。

这些东西,都是歼20可以独步全球的独门法宝,承载着无穷无尽的中国智慧,每一项都是在F22等现有五代机模版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体现了无穷无尽的中国特色,在摸着F22过河的时候,完成了对F22的超越,又岂容其他国家妄加揣测。

这些国家与其在这里,歼20的先进设计望洋兴叹、徒劳地试图模仿却不得其法,还不如老老实实模仿F22的水平设计,因为F22的设计比起歼20来说,还是略显常规和保守,甚至有点过时。

参考资料:

1、中国青年网《歼20进气道有玄机凹进去?》

2、澎湃新闻《从歼20看战斗机隐身的秘密——雷达隐身技术》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带来的“就是不学歼20?全球的隐身战斗机,为何几乎都选择以F22为模板?”全部内容,文章仅供学习交流使用,更多内容敬请关注
  • 标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