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7-09 10:19:00   作者:网友投稿   来源:网友投稿点击:
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它地处亚欧大陆交界处,面积达到了36.8万平方千米,用一望无际来形容也不为过。而且最关键的是这里还生活着海洋哺乳动物的代表物种之一-海豹。
既然如此,放几条蓝鲸或者是抹香鲸应该没啥问题,但事实上,如果做这个实验,那么蓝鲸和抹香鲸且不说繁衍,就连生存都是个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一起来聊聊这个有意思的问题。
里海的“伪海洋”身份里海的名字里虽然有“海”,但是不代表它是真的海,就像是鳄鱼、鲸鱼不是鱼一样,只是因为它是咸水所以才有了海这个名字,里海实际上是一个湖。不过,如果向前再倒五百多万年,它还真的是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早在550万年前,里海所处的大陆版块发生了一件大事,因为在阿拉伯半岛撞向了欧亚大陆,将里海从古地中海(特提斯洋)中硬生生挤了出来,就像从大海身上撕下一块肉抛进内陆。
自从里海形成后,就与真正的大海失去了任何的联系,变成了一个“内陆海”。虽然里海与大海失去了联系但是它与河却连接到了一起。虽然里海的底部封存着古海洋的盐层,但伏尔加河每年注入3000亿立方米淡水,导致北部盐度仅0.2%(比矿泉水还淡),南部勉强达到1.3%——不到太平洋的1/3。
所以,把抹香鲸或者是蓝鲸放到里海里,并不是换了个海,而是直接换了一个生存环境,而这种生存环境对于在海洋中生存了数千万年的鲸类来说无疑是致命的。
鲸入里海只有死路一条通过我们对里海的初步了解,我们知道了两个关键的信息:第一,里海不是海,而是一个湖;第二,里海的盐分确实比淡水高很多,所以,它是咸水湖。
既然是咸水,而抹香鲸和蓝鲸理论上也生活在咸水环境中,为何换到里海就只有死路一条呢?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说一下原因。
首先是深度和盐分的陷阱。我们先来说深度,抹香鲸和蓝鲸生活在广袤无垠的海洋之中,而且它们喜欢深海区,平均深度至少在数千米,而里海的南部最深处1025米看似可观,但70%区域水深不足100米,北部平均仅5-6米。蓝鲸身长30米,这深度对它而言就像人类在儿童泳池里扑腾。
而且由于里海的形成在数百万年前,与海洋分割后,与淡水河流相接,导致了盐分被大幅度的稀释掉,里海的南部属于咸水区盐度只有1.3%,而世界大洋的海水盐度平均在3.5%左右,况且北部的盐度仅有0.2%。数千万年的高渗透压生活让鲸类进化出了一套适应系统,而里海盐度低,渗透压变为原本的1/3,甚至还不到,势必会对鲸的生存产生不利的影响。
其次是食物困境。蓝鲸是现存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它的食量也是相当惊人的,而且蓝鲸是须鲸,它无法像齿鲸那样撕咬猎物,所以,蓝鲸的主要食物是浮游生物,尤其是磷虾在蓝鲸食谱中的占比是最高的,一头成年蓝鲸每天需吞食4吨磷虾,相当于每分钟扫进一辆小汽车的重量。
而里海这片水域浮游生物密度仅有外洋1/50,唯一高产物种是体长3厘米的里海明虾。即便蓝鲸张开5立方米的大嘴,滤遍里海水域也压根填不饱肚子。
感受一下磷虾在海中的密度
抹香鲸也没有好到哪去,它的食谱占比最大的是头足类动物,也就是章鱼、鱿鱼之类的,尤其是深海里最大的头足类动物之一大王乌贼是它的心头爱,靠着深潜能力,抹香鲸一天要吃一吨的食物。
而里海中头足类是没有的,这就相当于把猫放到一片没有任何肉的大草原上,对食草动物来说是天堂,但对猫来说却是坟场。对于抹香鲸来说也是一样,即使不考虑其他因素,单就食物这一项就不满足抹香鲸和蓝鲸的生存,所以进去也是饿死。
第三是深海刺客的窒息噩梦。为了获取食物,抹香鲸能闭气126分钟潜入2250米深海捕食大王乌贼。即使平时,它们也会待在深海区里活动。但里海平均深度180米,南部海盆虽深却缺乏垂直洋流——没有上升流就意味着潜下去很难上来。
而且抹香鲸母系群需要数百公里活动半径,而里海总面积仅38万平方公里(不足南海1/10)。更致命的是,这片水域被陆地完全锁死,抹香鲸著名的“鲸歌”传不出200公里就会撞上岸壁消散。
同样的,里海对于蓝鲸来说就是空间刑场,在海里蓝鲸巡航速度8公里/小时,而里海最宽处仅435公里。它若在此生活,就像老虎被关进卫生间,游个几十圈就得调头。
而且想要让抹香鲸或者是蓝鲸在里面繁衍,必须投入足够多的数量,这样就跟在平底锅里下饺子一样,乱成了一锅粥。
当然,我们也不能低估动物的适应性,毕竟动物不会放任自己饿死,可以改变食谱。不过,这对蓝鲸是无效的,须鲸的身体,沙滩球般大的嗓子,巨大的食量,注定了它需要大量进食浮游生物,而里海中的浮游生物是不足以支撑蓝鲸生存的。
不过,抹香鲸作为齿鲸,它倒是还有的聊,因为里海中有850多种动物,鱼类资源也非常丰富,但是受体型的影响,抹香鲸能选择的鱼很局限,它只能转向捕食里海唯一大型鱼——体长5米的欧鳇(现存约300条),这种存活1亿年的古老鱼类将遭灭顶之灾。这个实验的代价也太大了,而且大鱼太少,很快抹香鲸也就弹尽粮绝了。不过,里海中确实生活着一种海洋动物,它就是海豹,那么海豹是如何在里海中生存繁衍的呢?我们接着聊。
反向奇迹:里海海豹的生存密码同样被困里海,海豹却繁荣了200万年,它们能够生存的根本原因有四个:第一就是体型,相比较抹香鲸和蓝鲸,海豹最大只有300公斤的体重,它们需要的生存空间远小于大型的鲸类;第二是食量,体型小对食物的挑剔度就低,它在里海中只需要吃一些小鱼就能活,而里海中虽然大鱼不多,小鱼可是不少的。
第三是潜水,面对大型鲸类深潜的习性,海豹并不喜欢深潜,它们更喜欢在海水表面附近活动,而且它们特别喜欢在岸边或者水中的礁石上休息,真正下海的时间并不多。最后是繁殖的差异化,鲸需要在宽阔的水域产崽,而海豹直接上岸。
而在里海中生存的海豹体重仅85公斤,一天吃个4公斤鱼就能打饱嗝,这使得它们仅仅是靠伏尔加河口的小鱼就能存活。
而且海豹肾脏能调节淡水/咸水渗透压,冬季南下捕鲱鱼,夏季北上吃虾虎鱼,完美适应里海分层环境。就这样,被隔绝的海豹成功在里海生存了下来,成为了里海中唯一一种海洋动物。
写在最后当夕阳染红里海西岸的巴库油田,钻井平台影子如钢铁巨兽倒映水面。不远处,一只里海海豹从浮冰洞中探出头,油污在它银灰色皮毛上结成斑驳的铠甲。这片古海洋的残骸里,连本土生物都在挣扎求生,又怎能奢望容纳演化于广袤深海的鲸类巨兽?
里海与鲸类的故事,本质是两种时空尺度的悲剧性错位——一方是困守内陆的海洋遗迹,一方是征服大洋的进化巅峰。它们的永不相遇,恰是自然法则最冷酷也最精妙的安排:有些疆域生来辽阔,有些生命注定自由。任何强行撮合,都是对演化史诗的亵渎。
#认证作者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