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6-22 10:06:52   作者:网友投稿   来源:网友投稿点击:
"三更半夜"指的是哪个时间段?23点至次日凌晨1点。
欢迎收看本期的知识小百科。"半夜三更"这一说法起源于古代中国的时间划分方式。在古代一天共分为12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其中夜里的时间又分为更和点,更是指半夜里的三更,点是指半夜里的四更。
一更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从晚上七时开始起更,一更指七时至九时,二更指九时至十一时,三更指十一时至次日凌晨一时,四更指一时至三十五,五更指三时至五时。古人把一昼夜分为12个时辰,用12地支表示,每个时辰等于现代的二个小时。
子时从夜间十一点到次日凌晨一点,丑时从一点到三点,寅时从三点到五点,依此类推每隔两小时分别为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更天"前最大的数字是五,是指三时至五时。
"大更"、"复"、"更楼"各词全由"更"字而来。中国古代一昼夜分12个时辰,白天人们可看太阳"日晷"或计时的"铜壶滴漏"之类的东西来判断时间,夜晚则不知时间了,于是由专人看着铜壶滴漏,按照时辰打鼓告诉民众。
古人规定逢戌时开始叫做"起更",也就是一更。二更是亥时,即现在夜晚九点至十一点钟。三更是子时,即夜间11点至凌晨1点。五更是最后一更,已到寅时,即黎明前的三点至五点钟了。
"半夜三更"这一说法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也有所体现,例如明代小说集《警世通言》中就有这样的描述:及三更尽刘氏朦胧,听见外面声响,即便惊醒却是什么事情?此外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夜泊牛渚怀古》中也有半夜三更鸣玉绳,明朝四鼓动金铎的诗句描绘了当时深夜打更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