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5-04 10:45:39   作者:网友投稿   来源:网友投稿点击:
你说气人不气人,蜀汉这江山居然被几个小人物给搞垮了。别老惦记诸葛亮累死在五丈原,也别老笑话刘禅“乐不思蜀”。真正撬动蜀汉根基的是糜芳的叛降、马谡的失误、诸葛瞻的稚嫩和谯周的劝降。
今天咱们就来看看,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到景耀六年(263年),这44年里这四个人怎么把大好江山毁了。
先说糜芳的叛降。219年,荆州丢了。荆州可不是个小地方,它地理位置优越,控制着长江中游,北可以抗曹魏,东可以制孙吴。
经济上更是重要,《隆中对》里诸葛亮就说了“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那可是财税的重镇。而且,这地方还出人才,庞统、蒋琬这些蜀汉的大人物都是从这儿出来的。
糜芳为什么叛降?这得从刘备入蜀后说起。当时刘备身边形成了两派势力,一边是元从派,像关羽、张飞、简雍这些老兄弟;另一边是荆州派,诸葛亮、庞统这些新加入的力量。
糜芳跟关羽关系不好,关羽这个人对士兵很好,但对将领很傲慢,而糜芳这个人呢,特别讲究面子。再加上糜芳管着的江陵城发生了火灾,军械损失惨重,关羽对他更加不信任,糜芳一气之下就投降了孙权。
糜芳这一叛降,连锁反应可就大了。关羽的五万精锐部队全军覆没,蜀汉失去了东出的通道,只能困守益州。刘备也是心急,第二年就称帝,然后发动了夷陵之战,彻底打破了原本的“联吴抗曹”策略,结果把自己也折进去了。
再说马谡的失误。228年,蜀汉第一次北伐,马谡在街亭失利。这街亭可是个重要的战略要地,控制着关中和凉州的联络。
蜀军先锋有两万人,而魏军的张郃带着五万精锐。马谡放着水道不守,偏偏守到了高地,结果被魏军包围,街亭失守。
诸葛亮为什么要用马谡呢?主要是对马良早逝的补偿心理作怪。马谡这人好论军计,但缺乏统帅的经验,结果就闹了个大笑话。
更糟糕的是,蜀汉当时将领断层,赵云年迈,魏延也不被信任。
街亭失守后,蜀汉的总兵力从12万降到9.5万,存粮从150万石降到90万石,战马也少了三分之一,北伐陷入困局。
然后是263年,诸葛瞻在绵竹失守。邓艾率魏军从阴平道偷渡,700里的无人区,他用毡子裹着自己滚下来。魏军只有两千疲兵,而蜀军有七万守军。
江油守将马邈不战而降,情报严重失误。
诸葛瞻犯了三大错误:放弃涪城险要,选择主动出击;拒绝黄崇的建议,错失良机;没能有效利用“武侯之子”的政治符号。邓艾逼近成都,谯周劝降派得势,刘禅选择开城投降。
最后,谯周的《仇国论》彻底瓦解了蜀汉的士气。他说天命不可违,蜀汉实力不如魏国,顺天应人是大势所趋。益州士族百年积怨,经济上又依赖锦绣,而蜀地的道术之士也不再认同汉室正统,集体倒戈。
从糜芳叛降到谯周劝降,蜀汉的覆灭不仅是外部敌人的压迫,更是内部信念的崩塌。正如那句老话,“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比强敌更可怕的,是内部的腐朽。历史的巨轮,不仅由英雄推动,更被无数小人物的选择悄然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