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猫社

为用户提供最新信息
分享有价值的知识和经验
橘猫社一个二次元coser图片合集分享网站

“京杭大运河之父”郭守敬

更新时间:2025-04-26 12:53:59   作者:网友投稿   来源:网友投稿点击:

“京杭大运河之父”郭守敬

许多人都知道郭守敬在天文方面贡献卓著,却不知其实他在中国水利发展史上也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元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后,最初漕粮来自中原地区,至元十三年(1276年)平定南宋,开始从江南输送漕粮。随着漕粮输送能力的提高,至元十六年,元政府开坝河以加强通州至大都的漕运,但坝河漕运能力仅为百万石。剩下的漕粮则由车载、人力和畜力推拉,陆运至大都城。但是,通州至大都之间的陆路运输极为艰苦,原因在于大都地势比通州高得多。如何让漕船直接驶入大都成为元世祖忽必烈非常关心的问题。

郭守敬画像

非常之时,必有非常之人。这时候,一位重要的治水人物出现了,他就是元朝大臣郭守敬。郭守敬是元代杰出的科学家,同时也被誉为“京杭大运河之父”。

元代大运河历史地图

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元朝重新成立都水监,正式启动开通通州到大都这一段运河工程,主管都水监、负责运河工程的人,正是郭守敬。

让漕船直接驶入大都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是怎样让船爬坡,二是怎样保证大都方面的水量。

为了解决第一个问题,郭守敬改进了升船闸。他组织在通州通往大都的运河上设立了24道船闸,改用石闸门,分段控制水位,利用连通器原理让船舶实现“爬坡”。

通惠河二十四闸

为了解决第二个问题,郭守敬主持修建了白浮泉引水工程。由于通州的地势低于大都,开运河只能从大都引水,流向通州,所以找到保证运河水量的水源才是开通运河的关键。郭守敬由此进行了反复详细的勘察,发现昌平的白浮泉水量充足,是运河的理想水源。同时,他还设计了一条非常巧妙的引水线路,即以白浮泉为起点,使水向西流,再沿着西山山麓向南,汇聚西山附近的双塔、榆河、一亩、玉泉等泉水之后,再转向东南,流入瓮山泊,也就是如今的颐和园昆明湖中。

白浮瓮山河路线推定示意图

泉水在瓮山泊积聚之后,经高粱河流入积水潭,并把这里作为停泊港。再从积水潭东侧开河引水,使其向东南流,经过金代的闸河,也就是金代开凿的从大都到通州的运河故道,向东到达通州。

元大都水系示意图

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八月,运河正式开工。在人们的努力下,运河用时不到一年就竣工了。至元三十年(1293年)七月,忽必烈从上都回到大都,路过积水潭,看到水面上的漕船舳舻相接,一片繁忙,大为高兴,为这条运河赐名“通惠河”。

通惠河的开通,使京杭大运河的“最后一公里”畅通无阻。而郭守敬也为促进元朝南北经济交流和大都商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审核丨陈锐

监制丨樊弋滋

统筹丨罗景月 燕乃一

文案丨邓婉颖

责编丨王子月

美术设计丨杨桦

校对丨罗景月

参考文献丨《中国运河志》

中国水利报社新媒体中心( 影视制播中心 )出品

(收听更多夜读文章,请关注“中国水事”微信公众号,从菜单栏—主题栏目—夜读获取更多内容。)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带来的““京杭大运河之父”郭守敬”全部内容,文章仅供学习交流使用,更多内容敬请关注
  • 标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