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猫社

为用户提供最新信息
分享有价值的知识和经验
橘猫社一个二次元coser图片合集分享网站

疫情来临时义无反顾--记中国首批援非专家卢洪洲

更新时间:2025-04-15 10:44:25   作者:网友投稿   来源:网友投稿点击:

卢洪洲在为学员上课

卢洪洲与童子军学员合影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王智达):一万四千公里跨越,赴西非疫情最严重地区,第一时间凸显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四千名学员参加培训,倾囊相授中国急性传染病防控经验,为西非疫情防控培养中坚力量;六十五天奋战,置公共利益于个人安危之上,探索防控埃博拉新方法……公共卫生专家卢洪洲与首批援非抗击埃博拉的队友们彰显了中国传染病专家的不凡气概,书写了人类抗击疫病史上的英勇篇章。

奔袭千里 到疫情最严重的地方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截至2014年10月底,全球已有13000多人受埃博拉病毒感染,近5千人死亡。中国疾控中心按照国家总体部署,发扬国际人道主义精神,迅速组建首批公共卫生师资培训队前往埃博拉疫情最为严重的西非国家塞拉利昂,开展公共卫生师资培训和援非抗疫工作。

11月9日凌晨,中国首批援非公共卫生培训队从北京启程。由于许多国际航空公司取消了飞往疫区国家的航班,飞机四起四落,历时30多个小时才到达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

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位于大西洋岸边,是塞拉利昂的主要出海港和商业中心,汇集了全国近六分之一的人口。那里同时也是塞拉利昂疫情最严重的地方。在多年重建以后,这座城市仍然对垃圾处理无能为力。同批前往的中国疾控专家曹淳力回忆说,“除了大海,我们途经的自然水域到处漂浮着垃圾、排泄物和不可降解的塑料品,水体颜色变黑、水质发臭。这种环境下,发生传染病的风险很高。”

1 23

卢洪洲与多国专家交流疫情防控工作

卢洪洲在塞拉利昂期间的工作照

因地制宜 推广中国疫情防控经验

当时的塞拉利昂已汇集了来自世界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医疗救援和培训队伍。卢洪洲等中国首批援非公共卫生培训队的队员们顾不上休整,就迅速投入了工作当中。他们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择从社区这一薄弱环节切入,仅仅在3天内就迅速开办了第一期培训班。卢洪洲说:“世卫组织的培训主要聚焦在医务人员,而我们的培训是针对社区这个最薄弱环节。因为医院内的传播只是疫情扩散的一小部分,我们要防控社区和葬礼这类更容易发生大范围疫情传播的渠道。”

根据当地风俗,葬礼上人们都要抚摸遗体。由于埃博拉病毒主要通过体液传播,因而当地近一半的患者是通过与患者尸体接触感染埃博拉病毒的。卢洪洲说,当地人对埃博拉疫情的淡漠是导致大规模爆发的重要原因,社区培训可以让更多人尽快重视起来,“我们曾经在车上看到路边一个埃博拉患者走着走着就突然倒地死亡了,当地人看到后也不害怕。他们不了解这种病毒,所以对疫情非常淡漠。”卢洪洲向当地人提出一个口号,用中国话来说就是“全面动员”。通过在当地广泛宣传,让老百姓知道这种疾病是怎么来的,如何避免,就可以有效地控制传染病的肆意传播。于是,卢洪洲等中国专家根据塞拉利昂国家选区的分布,一个一个选区地开展培训。培训工作从当地的一些上层人员开始进行,再由他们一层层地往下渗透,这样确保一直到底层的老百姓都能得到培训。此外,培训所使用语言是当地的克里奥语,对全面动员当地民众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防控经验在塞拉利昂所取得的成效给队友吕山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举例说:“比如全民动员、群防群测等中国经验,特别适用于塞拉利昂。当时我们刚去的时候看不到任何宣传标语或监测体温的关卡。后来,我们一边宣传一边做工作,那里设立的宣传标牌和测体温的关卡越来越多。我们的这个切入点特别好,其他国际组织主要侧重于医生。我们中国的经验是发动群众,如果他们能够理解到这种重要性的话,就能够落实自己国家的政策,不然始终难以做好真正的防控。”

据统计,在塞拉利昂工作的65天里,卢洪洲等中国专家共培训当地学员近4000人。这批学员包括社区骨干和各类职业人群,覆盖了疫情最严重的塞拉利昂西区的城市和农村。眼下,这些学员已成为当地疫情防控的重要力量。

卢洪洲与塞拉利昂同仁合影

舍身忘我 探索防控埃博拉最佳方法

身处疫区,如何保护自身安全始终是绕不开的难题。因为不了解前来接受培训的学员过去是否接触过埃博拉患者,培训队伍随时都面临着被感染的风险。然而中国专家们如果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又会让沟通和培训效果大打折扣。对此,卢洪洲与队员们一方面积极采取各项监测和消毒措施,一方面也提前做好最坏的打算。卢洪洲说:“毕竟那时每个礼拜都有医生感染,美国、世界卫生组织、无国界医生组织等都有医生感染和死亡。所以我当初去塞拉利昂的时候没向父母讲,免得他们担心。单位的工作我也已提前做了交代,内心其实做好了被感染的心理准备。”

援非期间,卢洪洲作为临床专家主动在埃博拉治疗中心与当地医生交流诊疗体会,还应邀参加每周两次的塞拉利昂全国病例管理分析例会,参与修改治疗指南手册,并在第一时间获得授权将其翻译成中文,为中国援非防控埃博拉医疗队提供了专业的参考材料。

除肩负培训塞拉利昂社区公共卫生人员和医务人员的任务之外,培训队专家们还根据当地防控埃博拉的需求,在与中国驻塞使馆、塞国家卫生部门多次沟通协商后,完成了塞首都3个行政村重点培训方案的制定,为下一步加强埃博拉防控能力建设,完善传染病防治网络奠定了基础。

卢洪洲与队友们针对基层医务工作者、公共卫生人员、基层管理组织者和社区志愿者开展教学培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受到了包括塞拉利昂总统在内的塞政府官员、塞本国和国际组织等有关各方高度评价。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施贺德先生评价中国医生和公共卫生人员说:“这些医护人员离开自己的家园,去遥远的非洲抗击埃博拉。那些地方没有漂亮的酒店,也没有温暖的家,生活非常艰苦。从任何方面来看,他们都是真正的英雄,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所有的人都要向这些医疗战线的英雄表达敬意和感谢。”

谈及支撑他的动力,卢洪洲认为是医生的责任感使然。“毕竟我们现在是个地球村,我们不能因为远在万里之遥就觉得安全了。只要非洲有疫情,我们就不可能泰然处之。能够有机会在那里发挥我们应有的作用,一切足矣。”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带来的“疫情来临时义无反顾--记中国首批援非专家卢洪洲”全部内容,文章仅供学习交流使用,更多内容敬请关注
  • 标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