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7-05 10:16:02   作者:网友投稿   来源:网友投稿点击:
清高的人到底好不好?
我至今不明白清高这词究竟是褒义,还是贬义。众说纷纭。
查词典,清高意为纯洁高尚,不慕名利,不同流合污。
多指不愿随大流,独善其身。
如“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
“不食嗟来之食”的朱自清,
还有屈原,文天祥、岳飞等。
从这里的解义与人物列举看,清高应属褒性词。
清高反义词为庸俗,指平庸鄙陋,不高尚。
由此亦反证清高的褒义性。
在中国人的词汇中,许多美好的称誉,往往以清字当头:
卓越的才能是清才,志行高洁的称清士,儒雅的文章称清文,廉洁奉公的官员称清官,纯洁的友情为清交,还有清流、清秀、清名、清醇等等,
凡属令人敬重的人品、举止、物性、事理,几乎都要冠上一个“清”字。“清”字再加上“高”字当属顶量级称誉吧。
知识分子往往被人视为清高。
因为他们认为必须遵循真理与客观规律,崇尚独立精神,不人云亦云。
这在以听话、服从为用人标准的时代看来,至少就是清高的表现。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使原本褒义的清高走样,沦为贬义,成为不合群、不明事理、不会变通和假正经的同义词。
若在年终评语上,说某人清高,那就是说他不好,有批评的意思了。
可如此,却委屈了几种人:
一是性格内向的人。
他们不善于在公共场合抛头露面,在大庭广众下侃侃而谈。
当别人要他说说,表达意见时,喃喃少语,怯于表达。
倘若凑巧他又是个文人,便给人以“文人清高”之嫌。
另一类是视时间为金钱的人。
他们一心向往读书学习,或为国家、单位研究重大项目,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废寝忘食,不舍昼夜,哪有时间与吃瓜群众闲聊?
如何解决自身毛病,想了三条办法:
1.不要封闭自己。
要与别人多交流思想,把自己对一些问题的观点告诉别人,互相探讨。
知心是相互的,只要你对别人敞开心扉,别人也会这样对你,才会互相了解,发展友谊。
2.多一些宽容。
你在宽容别人身上缺点的同时,应看到别人身上的优点,这样才能赢得别人。多一些宽容,多一些真诚,多一些友好,方能结善缘。
3.拓展自身爱好。
对你喜欢的事尽量努力去做,学会多看,多思考,努力让大脑时刻运转,留意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便会得到别人的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