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5-18 10:58:30   作者:网友投稿   来源:网友投稿点击:
一本书赚240万,相当于七星彩奖金的一半,这可是真金白银啊!《长安十二时辰》也上了热搜,作者马伯庸,也引起了诸多写作者的浓厚兴趣,他是怎么获得这么大的成功的?
马伯庸,原名马力,1980年11月14日出生在内蒙古赤峰市,他的父母都是工程师比较开明,并不限制其阅读书籍种类,因此马伯庸养成了杂读的习惯。马伯庸从小酷爱《三国演义》,并希望有机会能去实地考察,但《三国演义》是小说,以《三国志》为历史史实,他的视野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游走。他放学后就爱收听袁阔成老师的评书《三国演义》,后来还会拿《三国演义》的原文与电视剧做比照,从政治和历史的角度进行深入研究。他在中学时期迷上了《三国志》系列以“三国”为题材的电脑游戏。《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其反映的是东汉末年社会政治斗争缩影,小说中人物形象鲜明,线索刻画的完整,给美马伯庸留下深刻的印象。
1997年,马伯庸开始在网上写作,最初他靠着一系列模仿他人的小文章,如田中芳树、村上春树和王小波的文笔写的《三篇作文》:“一只小船”“送伞”和“记一次难忘的劳动”等,“混搭”的文风引起他人的注意。1998年,正在上海读大学的马伯庸,在一个叫做“银河英雄传说”的同人论坛上开启了原创之路。由此可以看出,一个作家的成长首先是喜欢小说,这就是迷恋其内容,然后模仿名作家的写作方法,最终形成自己的原创风格。
在大学期间他也写了小说《她死在qq上》、《风起陇西》、《寂静之城》,获得了部分观众的认可。毕业后马伯庸进入施耐德电气工作近10年时间,其中还推出了一款名为《大清要完》的桌游。2014年他实现了自己儿时的梦想重走三国之路,学习诸葛亮从祁山出发,重走三国北行线。2015年他的儿子马小烦出生,他带着儿子,当奶爸和全职作家,他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写成了童话剧《到处捉故事的爸爸》,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了儿子,处处留心皆学问,他照顾孩子,也不忘自己一个作家的责任。之后又写《龙与地下铁》、《徽州丝绢案始末》在内的描写明代冷门案件的作品《显微镜下的大明》。2017年出版了《草原动物园》和《长安十二时辰》,此时他已经功成名就,长安十二时辰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在优酷播映,他是个多产作家,又出版了多部长篇巨著如《两京十五日》、《古董局中局》、《长安的荔枝》、《大医·破晓篇》、《太白金星有点烦》、《敦煌英雄》、《食南之徒》及《长安的荔枝》。
总结马伯庸的写作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1、夹心饼写作法:底层的细节真实,高层符合历史史实,中间的人物进行虚构。2、先写后完美。将故事的情节大概写出来,也许一开始写的很烂,但是经过不断地润色和改编,将简笔画向栩栩如生转换。3、镜头及思维转换意识。脑子时常有一架相机,进行远镜头和近镜头的描述,还要有游戏意识,将人物描写的如游戏一般引人入胜,这样的作品才是成功的。4、共鸣和跨界意识。你写的作品必须有读者共鸣算是好故事,而且每一遍读起来都有不同的感受,读者能从中获得益处。马伯庸的写作方法,总是能给人许多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