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5-16 12:18:04   作者:网友投稿   来源:网友投稿点击:
窃取革命果实后,袁世凯只当了83天的皇帝。期间,他还发行了一种货币,民间称其为“袁大头”,甚至一度成为银币的代称,其数量之多更是达到了11亿枚!提起袁世凯,不少人对他的印象都十分不好。由于其“恶劣”行径,他还有着“窃国大盗”的称号。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被后世赋予诸多贬义色彩的人,也并非是全无功绩。对此,甚至有人表示,袁世凯确实为近代史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可以称得上是改革家。那么,这位在近代史上具有强烈争议性的人究竟有着怎样的贡献呢?
窃取革命的果实之后,袁世凯自封为皇帝,将国号改为中华帝国。但他的美梦并未长久,而是只延续了83天。在这期间,袁世凯并未只顾着享受,而是着眼于之后的发展与巩固。其中一件就是“袁大头”的发行。
之所以会发行这种货币,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为了之后的国内政局考虑,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让政局更加稳定;二是为了发展民族经济,当时袁世凯发现,由于国内列强势力众多,清朝货币在换算上变得十分复杂,日常使用也很不方便。
所以,综合这些原因,袁世凯决定发行“袁大头”这种货币。指令下达后,市面上许多旧币被大量收购,多地造币工厂也开始按照相应的规格来制造“袁大头”。经过一段时间的制造和推行,“袁大头”开始在市面流通,接着在全国通用起来。
对于此次货币的发行,袁世凯并未选择纸币,可是选择更好保存、价值更大的金属类货币。货币上印有“中华民国三年”的字样,还有袁世凯本人的侧面像。这种货币从设计上看是十分精美的,铸造工艺也属于上乘。对于这样外表精美、用料又扎实的货币,老百姓自然也是发自内心的喜爱。
到了1928年,“袁大头”的发行量已经达到了11亿枚!这已经极大程度的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种货币发行量。到了后期军阀混战的时候,“袁大头”仍然在市面上畅通流行。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暂时没有人能够制造出能比它更具价值和信誉的货币。所以,“袁大头”就这么在市面上流行了很长一段时间。
实际上,“袁大头”是民间的俗称,它正式的名字叫做“国币”。或许是因为货币上头像特色非常鲜明,又或许是这样称呼更容易被记住,所以大家在使用过程中反而逐渐淡忘了正式名字,习惯性的喊它“袁大头”。
“袁大头”在民国时期使用十分广泛,这主要归功于袁世凯发行此类货币的坚决态度,再加上,它其中所含的银量较高,又是才发行的新货币,所以也不存在假币的可能。
对于小老百姓来说,谁当皇帝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谁给他们钱花,这也就导致“袁大头”的使用度良好,流通的也就顺理成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