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5-12 11:18:06   作者:网友投稿   来源:网友投稿点击:
军政府当政,官员腐败不堪;缅北、缅东军阀割据,相互攻讦,数万国民涌出国门;金三角毒品泛滥,遭世界唾骂;人民苦不堪言,频频游行示威,引发全球关注。以上这些标签都深深钉在了缅甸这个东南亚国家的身上,如果不是一连串的动荡出现,或许时至今日,他都会是一个被世界遗忘的国度。
那么作为咱们的邻国,为何昔日的鱼米之乡,现在如此不堪呢?我认为“乱”不过是其表象,而根源,离不开一个“穷”字。
那么缅甸有多穷,又为什么会这么穷呢?咱们还得先来了解一下这个国家。缅甸,全称“缅甸联邦共和国”,位于东南亚腹地,面积67.6万平方公里,人口5285万,是整个东南亚地区领土面积和人口皆具规模的国家之一。不仅如此,其国内的资源相对同地区的其他国家来说也十分丰富,不仅拥有全球首屈一指的八大玉石矿区,天然气、石油、煤炭、铁矿等等资源一应俱全。
缅甸紧靠孟加拉湾,拥有漫长的海岸线,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钦敦江和湄公河贯穿全境六个省份,流域面积43万平方公里,因此水资源十分丰富。
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十分适合农业发展,基本上是种什么长什么,因此在千百年的漫长岁月里,缅甸一直是东南亚地区国力最强盛的国家之一,即便是到了上世纪70、80年代,像越南、老挝等邻居还在为吃饱饭发愁的时候,缅甸的人均GDP已经达到了700多美元,连印度都自叹不如。
然而令所有人想不到的是,在几十年后全球化盛行的今天,缅甸的人均GDP却只有1326美元,还不到1万人民币,也就是说,一代人的时间过去了,缅甸国民的收入只是表面提高了一倍不到,如果算上物价上涨和通膨,基本相当于几十年未变。加上国内工业基础几乎为零,超过一半的人口处在联合国划定的“贫困线”之下,缅甸一下就变成了东南亚,乃至全球最为贫穷的地区之一,
那么问题来了:原本有机会成为亚洲一条龙,制霸东南亚的缅甸,为何会沦为这般地步呢?这还要从其被英国殖民的历史说起。
18、19世纪,是属于日不落帝国的时代,作为当时拥有海外领地最多的殖民帝国,英国拥有足以让所有西方列强眼红的海量殖民地,在英国人眼里,这些土地当然不是用来搞建设的,生活在殖民地里的人更不是用来养的,他们的作用,不过是用来榨取一切价值,而缅甸就被定义为了“帝国粮仓”。
前面说过,缅甸境内河流众多,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基本是种什么长什么,因此英国人就发挥其优势,让几乎所有缅甸人去搞传统农业,至于工业建设,想都不用想,大英帝国有的是地方搞工业原材料输出。就这样,缅甸既错过了工业革命的契机,也没有经历成规模的工业开发,沦为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业国,直到现在情况也没有发生改变。
放在过去,农业足够强大当然是好事,可放到现在,单纯以农业立国根本不会让国家拥有足够的竞争力,换言之,缅甸的农业反而成为了发展之路上最大的累赘。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农业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把人口留在固定的土地上,我们看早期人类文明发展比较快的地区,如两河流域、尼罗河、印度河恒河流域等,无一不是农耕文明发达的地区;
其次,农耕文明的发达,就会带来人口的聚居和增加,缅甸人口在二战结束时为1200万,短短半个多世纪,就增长到了5200多万,增速十分惊人。可问题随之而来,产业过于单一就无法发展工业,人口流动不起来就没办法搞贸易,反观人口却在以几何倍数上升,这就导致这种特殊资源带来的红利根本没办法兑现,缅甸经济发展陷入了死循环。
目前依旧是个以农业立国的国家,工业化进程的推动十分困难,唯一可以仰赖出口的只有农、渔业等副产品,大部分工业必需品完全依赖进口。看到这里,有朋友就有疑问了:“我们都知道病根在哪里,缅甸政府会不知道吗?像咱们这样改革一下不就好了吗?”
话是这么说,可真的有这么简单吗?事实上,缅甸在上世纪80年代末就实施了全方位的经济改革,制定了大力发展农业,再以农业带动工业,最后实现经济现代化和全民小康的计划,一开始效果颇为明显,带动一部分国民自力更生填饱了肚子,可大家都知道,一个国家想要实现现代化,工业化,单单依靠农业是完全不够的,必须要有大量资本的涌入,以带动自身经济的内循环。遗憾的是缅甸并不具备这个条件,相反,后期由于施政频频出错,缅甸改革几乎以失败告终。
为了搞到足够的资本,缅甸放纵金三角的毒品产业发展,同时,国内动荡不安,军政府、独裁政府轮番上阵,这就引来了国际社会对缅甸的不满,很快,以老美为首的西方集团就开始了对缅制裁,制裁范围包括科学技术、商业投资、进出口贸易,以及对不发达国家的普惠政策等等。老美一度还宣布数年内不会从缅甸进口任何一种产品,这些禁令的出现,后果是灾难性的。
首先,没有了进出口贸易,国内的外汇储量就会不足,据统计,目前缅甸政府手中持有的外汇总数仅3亿美元,还不如一些非洲小国。加上金融冻结令,缅甸几乎所有银行,都无法与境外银行实现转账、付款、取款等业务,这相当于完全切断了经济与外界的通道,也彻底阻绝了经济发展之路。没有了外贸,没有了投资,没有了金融,也没有了技术交流,如今的缅甸犹如世界之海上漂浮着的一座孤岛。
还有一个影响缅甸发展的因素,就是他们的社会几十年如一日的动荡不安,如果换你去做投资,估计压根也不会考虑这里。缅甸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和咱们民族大团结的社会不同,他们各民族之间的矛盾相当尖锐,你看最近缅北果敢地区的武装冲突,说白了其实就是民族割据武装之间的争斗,这还仅仅是很小的一部分,在缅北、缅东,大大小小分布着上百家拥有独立武装的割据集团,他们之间利益冲突不断,根本谈不上什么国家认同感。
那缅甸政府就不管管吗?不是不想管,而是根本管不了。因为很多军阀本身就有和政府军对抗的实力,搞到最后两败俱伤,到不如我们为了彼此的利益相互妥协,这样倒来得实际一些。久而久之,各地军阀称臣纳贡,军政府围而不剿的格局就呈现了出来,当然,这些都是既得利益者,苦就苦在了老百姓,苦在了这个国家。
几十年的动荡,导致缅甸境内大部分地区的基础设施极端落后,别提什么交通、通讯、铁路建设了,哪怕是简单的电力供应都成了问题。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发电总装机量不足1200兆瓦,工厂因缺电导致的停工率超过50%,一半以上的居民过着无电或限电的生活。
还有通讯方面,虽然缅甸在2005年的时候把首都从仰光迁到了如今的内都比,但仰光依旧堪称缅甸最繁华的城市之一,可即便是在昔日的首都,平均近10人才拥有一部电话,最恐怖的是,哪怕你手里有一部电话,你也不敢轻易拿起来打一通,因为以你的收入,根本交不起花费。按照官方汇率,你在仰光打一通时长一分钟的市话,费用相当于300多美元,就问你怕不怕?
社会动荡,国际制裁,官员贪腐,法律不够健全,民族矛盾严重等等这些问题,都极大限制了缅甸自身的发展,也无法吸引足够的外资来协助工业进程,而对于生活在缅甸的老百姓来说,混乱、动荡早已是常态化,在我看来,他们或许不会痛恨军政府,不会痛恨割据的军阀,甚至不恨昔日的西方殖民者,让他们痛恨到近乎绝望的,一定是贫穷,是那种根本看不到头的贫穷。
好了,今天我们就聊到这里吧。对于缅甸这个国家,你有怎样的印象?你认为他们未来应该如何打破困局,找到自己的发展之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