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5-10 10:34:07   作者:网友投稿   来源:网友投稿点击:
李瑞东是清末至民国初年的武术大家,江湖上一直流传着他和霍元甲比武的传说。
而这段传说,颇具有武侠风采。
清末武术名家,创立李氏太极拳李瑞东出生在清朝咸丰元年(1857年),当时正值晚清和太平天国交战时期,但李瑞东生在北方殷实人家之中,幼年并未受到战乱影响。
李瑞东的父亲李小歧在清朝直隶武清县经营药材生意,十分富裕,李瑞东在这样的家庭里出生,养成了他仗义疏财的性格,他成年后在江湖上流传着三个外号,“小孟尝君”、“黑风大侠”和“鼻子李”,这其中“小孟尝君”就是说他喜欢结交江湖朋友,为人慷慨大方。
至于另外两个外号,则都跟他的外貌有关,“黑风大侠”是因为他皮肤黝黑,但武功过人,而另一个外号“鼻子李”则是由于他长了个塌鼻梁,人称“鼻子李”,或者尊称“鼻子爷”。
虽说后人根据他流传下来的照片看,他的鼻子似乎也没有塌得那么夸张,但不妨碍这个外号在江湖上广为流传。
李瑞东除了子承父业,跟随父亲学医以外,还十分爱好武艺,他广拜名师,学过各家拳法,而他最终闻名天下的,是他的一手太极拳绝技。
清末时期,端王府中有一位总管叫王永泰,号兰亭,他拜杨式太极拳的创编人杨露禅为师,潜心学习太极拳,从杨禄禅处得到了杨氏太极拳的口诀、心法、拳谱、宗谱等。
王兰亭与李瑞东的父亲李小歧是好友,他在走访李家时,相中了李瑞东,就带着他去了北京,让李瑞东跟随他在端王府中任职。
在端王府中,李瑞东不仅随王兰亭进修太极拳,他还向杨露禅的好友董海川学习八卦掌。
在王兰亭那里,李瑞东尽得杨氏太极拳的真传,在北京端王府期间,他还另有际遇,当时少林寺的掌门武僧龙祥法师到北京拜访王兰亭,也跟李瑞东有过交往,李瑞东向他学习了不少少林绝艺。
之后,李瑞东又从江南大侠甘凤池的曾孙甘淡然那里学得了相传为张三丰徒弟王道宗所创的金蟾派太极拳,这是南派太极拳的代表功法。
李瑞东从王兰亭那里学到的是北派太极功法,加上从甘淡然那里学到的南派太极功法,李瑞东因此融南北太极于一身,他根据各家名师的传授,体会了内家拳和外家拳的真谛,把各派精华融于一炉,创立了李氏太极拳,成为了清末至民国初年武术界鼎鼎有名的人物。
据传李瑞东为了增强功力,特地制作了一件铁上衣,把直径大约三寸的圆形铁片串起来,一层又一层,重达40公斤,李瑞东练武时穿上铁衣,左右旋转,灵活自如,令人叹为观止。
李瑞东武艺大成之后,被推荐给清朝皇室成员,他的武艺深得慈禧太后的赞许,因此成为了清宫中的三品带刀侍卫,慈禧还特许他可以带刀入宫,江湖上因此盛传他是慈禧的保镖。
这种特殊的待遇因此引来了一些已经在清朝皇宫中任职的武林高手们的嫉妒,他们无不想找个机会,给李瑞东一个下马威,李瑞东心中如同明镜一样,但他自恃武艺高强,并不担心。
有一天,李瑞东正坐在屋里饮茶休息,在清宫中另一名担任侍卫的武林高手张斌如,有意找他挑衅,李瑞东正想借机露两手给众人看看,他故意不起身迎接,让张斌如出招。
张斌如见李瑞东坐在椅子上不动,不由得大怒,他猛地打出一拳,众人只觉眼前一花,只听咣当一声巨响,就看到张斌如被扔了出去,撞穿了木板隔墙,倒在地下呻吟。
如此武艺,一下震慑了众人,从此在清宫中,再也没有人敢找李瑞东的麻烦。
八国联军侵入北京的时候,李瑞东在街上曾见到几个外国士兵正在对中国老百姓行凶作恶,他义愤填膺,奋起抗击,但却寡不敌众,躲进了一个四合院。
当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他就用缩身法贴在一口枯井的井壁上,外国士兵尾追而来,四下见不到人影,遂乱放了一阵枪了之,被他解决的北京老百姓们都十分感谢他的见义勇为,他的名号在北京也更为响亮。
八国联军侵华后,眼看清朝末期政府腐朽不堪,大厦将倾,李瑞东就辞去清宫中的职务,回到家乡武清,一面行医,一面收徒教功。
他教育子女和徒弟非常严格,练功时不容许偷懒,他还告诚徒弟们,练武之人必须品德高尚,不能欺软怕硬,为此他定下了三条戒律,一是不能见义不为,二是不能见恶不除,三是不能应救不救。
李瑞东在武清开馆收徒,江湖上的名声日益响亮,也引来了众多的挑战者,不管对手是谁,李瑞东都不卑不亢,以德服人,他向来都是既展示自己的高明武功,又给对方留有余地,不伤和气。
当时有一位年轻人从南方来挑战李瑞东,他身上背着一个柳木牌子,上面写着“天下第一”四个字,这个柳木牌子是用黄布包着的。
这在江湖上是一种特殊的标识,武术界有一种说法叫:“黄包袱身上背,打死人不流泪”,也就是背着黄包袱的人,为了成名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跟这种人交手,被打死也只能自认倒霉,但反之将对方打死,也不用承担任何责任。
李瑞东见到这位背着黄包袱的年轻人,反而待之如上宾,留他在家中好吃好喝了三天,不想跟他动手,但这位年轻人怎么也不答应,非要比试一场。
最终,李瑞东只能和他交手,两人就在屋子中比试,交手二三十个回合后,李瑞东一拳过去,对方想躲避却落在了土坑上,两腿陷在坑中拔不出来,李瑞东并没有趁人之危,反而哈哈大笑,一把将他拉了出来。
这位年轻人这才心服口服,他甘拜下风,把写着天下第一的牌子留给了李瑞东,但李瑞东却从来没有拿着这个招牌招摇过市。
在李瑞东与人的众多比试中,最为著名的可能要属他和霍元甲的一场比武。
李瑞东与霍元甲的比武李瑞东与霍元甲比武一事,有着众多的记载,具体发生在什么时间已经很难考证了,但根据各方的记载推测,大概是发生在1900-1909年这十年之间。
1933年出版的《国术名人录》中,曾记载过关于这段比武的细节,根据书中的记载,武清李瑞东,江湖人称鼻子李,有一位弟子叫摩二巴。
摩二巴游览天津时,见到了当时正好在天津出名的武林高手霍元甲(字俊卿),摩二巴告诉霍元甲自己的师傅李瑞东对他的大名仰慕已久,邀请他去天津一游,霍元甲本不愿意去,但摩二巴邀请再三,十分热情,霍元甲这才答应了。
霍元甲有一位的徒弟叫刘正声,他和摩二巴都觉得霍元甲去见李瑞东后,两人必然会较量一番,刘正声和摩二巴因此定下赌约,各自押自己的师傅获胜,摩二巴手中没钱,还把自己的房子抵押了拿来下注。
霍元甲到了武清后,李瑞东果然十分高兴,招待得殷勤倍至,霍元甲和李瑞东共同观看了李瑞东的徒弟们习武,霍元甲也赞叹不已,称赞李瑞东教徒有方。
两人都是武术高手,自然要比较一番,当时李瑞东已经年近花甲,两人一番打斗,最终还是李瑞东棋差一着,先喊了停。
摩二巴输掉了赌注,最终因此自杀而死。
根据这里的记载,李瑞东和霍元甲之间的比试,获胜者是霍元甲,但《国术名人录》记载的众多武术名人事迹,大都是口口相传,并不被后人所普遍采信。
李瑞东的徒弟后人们,曾对其中的错误做过比较细致的解释,原来李瑞东并没有一个叫摩二巴的弟子,真正跟霍元甲有关的弟子叫穆巴。
穆巴是天津城附近穆庄子村人,他十分痴迷武术,但行为粗鲁,目不识丁,入门后违反了李瑞东的门规,被赶出师门,穆巴被逐出师门后十分懊悔,曾多次登门欲重新被李瑞东接纳,但是李瑞东一直没有答应。
之后穆巴为了谋生,在天津法租界的码头当了脚夫,结识了同在码头当脚夫的霍元甲。
当时霍元甲在船工和脚夫中十分有名,他天生神力,被称为大力士,在附近的运河码头上也有一位被称为大力士的脚夫叫金达官。
霍元甲当时年轻气盛,就去找到这位跟他齐名的金达官,两人一番交手,霍元甲轻松击败了金达官。
金达官虽然败给了霍元甲,但却并不服气,他跟霍元甲说,你要是能赢了武清城的鼻子李,那才是真本事。
霍元甲一听之下,更是跃跃欲试,他当天就没有返回天津码头,而是连夜去了武清,想找李瑞东比试一番。
霍元甲找上门来时,李瑞东正在自家院子里教徒弟们练武,眼看又有人上门要来比试,李瑞东不以为忤,反而十分热情的招待霍元甲先进屋来。
李瑞东并没有摆什么武术大家的架子,问霍元甲会什么功夫,霍元甲说自己会摔跤,李瑞东却笑着说,霍师傅既然善于摔跤,那相比泼脚功夫应该很好,你就用泼脚先全力踢我几下试试,我站着不动任由你踢,假如动了,那就是你的功夫好。
霍元甲不信李瑞东竟然敢站着不动任由他踢,就真的用脚踢了李瑞东脚外侧一下,李瑞东竟然真的纹丝不动,霍元甲就发力再踢了第二脚,但李瑞东依然稳如磐石,丝毫未动。
霍元甲暗暗心惊,这时李瑞东说,你再踢第三脚可要让你拿不回去了,霍元甲知道李瑞东有警告他的意思,也知道李瑞东的武功深不可测,就再也没有出招。
两人交手前后不过两招,就分出了胜负,李瑞东留霍元甲住了下来,还设宴招待他。
但霍元甲可能觉得这次丢了点,第二天天一亮就起来走了,李瑞东感到客人没用早餐就走了,很是过意不去,就叫弟子追霍元甲回来用早餐,结果弟子追出去十几里也未能追上。
这件事本就如此过去了,但没过几天,穆巴又找上门来,说自己在天津码头听说,霍元甲说自己这次去武清赢了江湖上赫赫有名的鼻子李。
李瑞东听到这个说法十分生气,但他也不能听信穆巴的一面之词,就派了弟子和穆巴一起赶往天津码头,看看是否真的有人这么说。
李瑞东派去的弟子到了天津见到霍元甲后,当面问他是否真有此事,霍元甲则矢口否认自己有说过打赢鼻子李之类的话。
李瑞东的弟子还走访了码头上的脚夫们,大家也都说没听过这种说法,回去后李瑞东因此痛骂了穆巴一顿,还不许他再上门,穆巴回去后一时想不开,就上吊自杀了。
这是李氏门人对于霍李比武的回忆,相比江湖传言,有着大量可信的经过和细节,因此霍元甲败于李瑞东之手的说法,也被更多人所采信。
李瑞东在武清潜心授徒,江湖上的名声越发响亮,进入民国时期,李瑞东深感国民需要武术来振奋精神,就打算扩大武术的影响力,他与众多武术名家积极联系,策划成立统一的机构宣传国术。
1912年,袁世凯当政后,对这位鼎鼎大名的武术高手也十分仰慕,他专程派人送帖子到武清,请李瑞东到北京出任拱卫军武术总教练,就在同一年,李瑞东和盟兄李存义在天津创办了“中华武士会”,李瑞东出任名誉总教习。
李瑞东等人以中华武士会的名义,举办了中国武术史上的第一次全国性比赛,盛况空前,被人们称为“天下英雄会”,李瑞东任总裁判长。
之后,南开学校校长、教育家张伯苓创立“广武学会”请李瑞东担任总教练,为了发展武术事业,他不辞辛劳,往返奔波于四处,桃李满天下,为中国武术的传承做出了很多贡献。
《霍元甲与李瑞东比武的真实过程》,《精武》,2009年8月
《“黑风大侠”李瑞东的故事》,《武当》,2004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