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猫社

为用户提供最新信息
分享有价值的知识和经验
橘猫社一个二次元coser图片合集分享网站

成都戏曲慕课丨川剧变脸吐火:“东方魔术”的极致浪漫

更新时间:2025-04-26 12:54:38   作者:网友投稿   来源:网友投稿点击:

川剧变脸、吐火的起源是什么?变脸有几种手法?吐火怎么吐?今日,“蜀戏新韵”成都市2024年度戏曲进校园戏曲慕课——川剧变脸吐火课程正式上线,国家一级导演、成都市川剧研究院演员熊剑登上云端讲台,为我们一一道来。

说起川剧,或许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变脸、吐火等川剧绝活。的确,在川地街头,不时会看见这样的场景:台上,川剧演员一回头或一转身,脸谱瞬时变幻;台下,观众如痴如醉,掌声、叫好声震耳欲聋。甚至一度让人产生错觉,认为川剧就是变脸,变脸就是川剧。

据熊剑介绍,川剧变脸分为“抹脸”“吹脸”“扯脸”“气功变脸”……演员脸谱在电光石火间快速切换,角色的喜怒哀乐也随之变化,从而达到“相随心变”的艺术效果,是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

相传,“变脸”起初是古人为了吓跑猛兽,在自己脸上勾画出狰狞的图案,后被民间杂耍班子发展为“绝活”表演。而川剧变脸的诞生和发展,离不开魏祥林、康芷林两位戏曲名家。相传魏祥林在折戏《酒楼会兄》中饰演石秀,表演由不涂红的本色脸变红色脸,成为了变脸的雏形和首创。康芷林在传统戏《归正楼》中饰演义盗“贝戎”,在劫富济贫时遭到官兵追捕,连变几张脸巧妙脱身,因可变九张脸被称为“九变化身”,名震全川。1959年,成都市川剧院赴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祝贺演出,剧院复排了传统剧目《白蛇传》,在《金山寺》一折中,将法海手中的紫金铙钹拟人化,并将“变脸”绝活运用在角色中,从而走红全国。

而川剧吐火原为川剧鬼神戏所用。传统吐火是将煤油含在嘴里,对着火把直接喷出,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名角儿们改进工艺,发明创造了一种油壶和喷嘴,利用物理的气压原理成功代替了原有的嘴含模式,并沿用至今。

“由于变脸和吐火两个绝活相辅相成,所以一般都是组合表演。”熊剑说,变脸、吐火的绝活虽然惊艳,但不能完全代表川剧艺术。川剧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四大剧种之一,在中国戏曲百花园中极具特色。它声腔多样化,剧目丰富,表演细腻,绝技绝活众多,都值得细细品味,大书特书。(任欣怡杨亚楠)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带来的“成都戏曲慕课丨川剧变脸吐火:“东方魔术”的极致浪漫”全部内容,文章仅供学习交流使用,更多内容敬请关注
  • 标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