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4-16 10:05:12   作者:网友投稿   来源:网友投稿点击:
今天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的85周年。
请永远记住这个日子,1937年12月13日。
日军肆意屠杀手无寸铁的居民和解除武装的士兵,整个南京沦为地狱,30余万同胞长眠于此。
南京这座城市,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一个无法愈合的伤口。
然而,第九个国家公祭日来临之际,今年却发生了太多令人心痛的案件。
前有在南京宣传的漫展活动“夏日祭”,肆无忌惮宣扬日本本土文化,践踏着民族情感。
后有吴啊萍供奉日本战犯冲上热搜,刷新了无知的下限,更是对30多万亡魂的嘲讽。
似乎通过娱乐化和歪曲历史,就能让这段铁一般的事实被洗白,把这段记忆从我们的下一代身上抹去。
今天是个痛心的日子,祭奠同胞的同时,我还是想再次聊聊——
我们的孩子,仍在以各种成年人看不见的方式,被洗脑和荼毒着。
比如,这些篡改历史的内容,被明晃晃地放进教科书里。
五星红旗被画错,悬于旗杆之上。
还有一本本毒教辅,在“雷锋做好事”的习题旁,配图竟然是参与南京大屠杀的日军背老太太的图片。
历史面前,其心可诛。
如今,毒教材被严厉整改了,编撰者被惩罚,那孩子们安全了吗?
答案是没有,一双双无形的“魔爪”仍在伸向孩子们,从未停歇。
国际知名大牌巴黎某家,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就在前几天,巴黎某家的童装宣传图被举报夹带私货,刷屏了海内外。
先别让我们来盘一盘该品牌近些年来的魔幻操作。
闻名全世界的“土坑酸菜鞋”,售价一万多人民币,简直不忍直视。
中国七夕节,推出了80年代影楼风限定包包,上面赫然写着大字“他爱我”,土得掉渣。
更别说该品牌在国外门店公然辱华,中国网友直呼“滚出CHINA”。
流量时代,有的丑,有的low,有的无下限炒作,早就见惯了这些牛鬼蛇神。
但这次,它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性化儿童。
问题出在2023年春季新款宣传图。
每张宣传图都出现了小熊玩偶,乍一看没什么,越细看越惊悚。
暗黑的画风,诡异的异瞳,但最显眼的是玩偶身上的装束。
渔网背心和各式束身带,捆绑元素拉满,具有强烈的成人性暗示。
小熊脖子上挂着一把锁,而成人男模特手里却拿着一把钥匙。
外国网友指出,恋童意味不要太明显。
也许这些是过度解读的臆想,但网友还顺藤摸瓜发现了更多线索。
一张宣传图上,桌上摆放着凌乱的文件,网友放大后发现了“性(Sexual)”“色情片(Pornography)”等词汇。
但更让网友坚定“夹带私货”的证据,是另一张广告图。
知名模特身后的一排书上,写着一位艺术家的名字,“MICHAELBORREMANS”。
这位艺术家的作品充斥着血腥暴力、宗教仪式、惊悚暗黑,还拍下过大量裸露儿童的作品。
作为法国知名奢侈品牌的巴黎某家,经过这一系列操作,再次惹火烧身。
该品牌还遍布中国25个城市,约44家分店,让中国家长也警惕起来——
这很有可能是儿童邪典作品的一部分。
在邪典作品中,往往夹带着大量恐怖、暴力、淫欲、诡异的因素,有时还带有政治立场。
他们面向儿童,对毫无防备能力的孩子灌输着邪恶思想。
尽管巴黎某家以“大胆怪异”出名,动不动就推出“丧葬风”走秀,让模特们像在祭祀做法,让人看不懂。
但怪异的风格,并不能成为它的保护色。
不论是涉嫌儿童色情,还是网友们挖到的更多黑暗细节,都让人觉得十分可怕。
当这些别有居心的设计,被直白地灌输到童装设计中,怎么能不引起众怒?
外国网友评论:
“该品牌在我眼里已经死了,我不在乎他们后续会有什么解释,孩子是我们的底线。”
在外国网友的一致声讨下,巴黎某家道歉了。
道歉了,但真的会改吗?
同样的配方,让我想起了中国品牌江南某衣。
曾经明目张胆篡改中国地图,被发现后火速滑跪道歉。
该品牌童装也出现了其他问题。
有诡异款的。
童装模特被处理成断肢分离,堪比魔术中的“人体位移”,整个画面透露出诡谲、阴森的氛围。
还有涉嫌恋童的宣传图。
男孩手里拿着长柄蘑菇,对准了眼睛,表情也并不像大多数宣传图中洋溢着快乐的氛围。
还有小模特张着嘴,脸上被涂抹大量不明液体,让人看了就会觉得浑身不适。
江南某衣凭借这一些操作,惹恼了中国消费者。
但与巴黎某家不同的是,对此类本土邪典作品,我们的消费者是否太过于后知后觉了?
品牌道歉后,光是从国内市场召回的问题服饰,就高达509件。
说明这些充斥着各种暴力、色情、宗教图案的衣服,早就流入了市场,穿在孩子们身上。
更让人招架不住的是,这些入侵儿童的毒瘤,隐蔽性极强,且从未停止。
反观家长们,时间和精力都太多有限,百密终有一疏,属实是防不胜防。
今年的“毒教材”事件就可以看出,我们对儿童邪典作品的敏感程度,还是太低了。
他们藏在与孩子朝夕相伴的课本中,很多人却浑然不觉。
数学课本中,孩子发际线上移,有着深深的法令纹,还吐着舌头,面容猥琐,没有半点孩子的朝气。
教材内还有大量成人性暗示的内容。
男孩子们齐刷刷凸起的裤裆,很难用绘画技法和线条勾勒来洗白,恐怕绝不是无心之失那么简单。
课间活动的插图,男同学掀裙子、咸猪手,女孩们面色惊恐,像极了大型猥亵现场。
还有些盗版垃圾读物,内容更不堪入目,让孩子们直接暴露在情色内容中。
关于毒教材存在的种种问题,发现的人本就不多,发声的更是微乎其微。
直到今年5月份,有家长在短视频平台吐槽人教版数学书画风太丑。
一天十多个热搜的全民探讨下,家长们这才恍然大悟。
只是可惜,这些“毒物”已经被孩子们使用了10多年。
儿童邪典作品不仅仅存在衣服和图书,更渗透进生活的方方面面。
短视频横行的今天,孩子们从屏幕中就能接触到大量娱乐内容。
《小猪佩奇》《天线宝宝》《米老鼠和唐老鸭》是家喻户晓的动画片。
在成年人看来,这些妙趣横生的动画片简直就是“电子保姆”和“带娃神器”。
但家长不知道的是,这些动画片早已变了味。
小猪佩奇化身暴力儿童,天线宝宝互相欺凌,米老鼠一言不合就倒在血泊之中;
还有备受喜爱的小黄人一家,姐姐笑着给弟弟点上一支烟。
图源:央视揭露“毒动画”
这些邪典动画作品,往往经过三层包装。
第一是采用饱和度高的色彩,看上去鲜艳亮丽,刺激着儿童的感官。
第二是配有高亢欢快的音乐,让孩子和家长以为和普通动画并无区别。
第三是用孩子喜欢的卡通形象拉近距离,这些动画人物去做一些不正常的事,孩子们也更容易接受,继而去模仿。
如果家长仅通过瞟了几眼画面,根本发现不了什么异常。
这些邪典作品还被包装进游戏中。
比如轰动国内外的“艾莎门”。
作为《冰雪奇缘》里的艾莎公主,她在游戏里被割掉舌头、被开颅、被偷窥、被家暴。
这些字眼我们光看着就觉得惊悚,如今却被无数孩子观看,牢牢印刻在他们的脑海中。
这些作品被贴上“教育”“知识”“育儿”的标签,在网络上获得大量点击,让幕后制作者赚得盆满钵满。
同时给儿童灌输各种负面思想,从而达到洗脑的目的。
虽然颇有“阴谋论”的论调,但这二者结合起来,就形成了庞大的利益链集团。
邪典作品的“洗礼之下”,不知还有多少孩子被暗中伤害。
虽然不想承认,但新闻上已经出现的惨案,实在是太多了。
曾经有社会学家做过一个“波波玩偶实验”。
通过三组孩子的实验观察,结果显示,当孩子看到攻击玩偶的行为被赞赏时,就会倾向模仿这种攻击行为。
此前就出现过模仿动画片的案子。
一位10岁男孩模仿《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灰太狼烤羊”剧情,将两个更年幼的男孩绑在树上,做“烤羊游戏”。
两个受伤男孩身上均被大面积烧伤。
孩子心智不健全,给了很多罪犯可乘之机。
国外著名的“蓝鲸游戏”,面向10-14岁的孩子,通过一步步引导让心智不成熟的未成年人自杀。
130多名俄罗斯青少年自杀,引得全世界发出警告。
在这个游戏中,只要认真地遵守每一步走下去,几乎没有孩子可以活着走出来。
更何况在邪典作品中,这些暴力更加被推崇、被鼓励、被支持。
如果营造的“暴力”因素太多,就等于告诉孩子,残暴就可以解决大多数问题。
因为没有足够明辨是非的能力,孩子逐渐变得更加冷血、对性意识模糊、毫无同情心,最终变成新闻上“无人管教的恶魔”。
就像电影《无声》里演的一样:
上一个受过欺辱的孩子,下一秒就会成为新的加害者、施暴者。
孩子是一个民族的未来和希望。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几代人来完成,但摧毁一个民族,毒害一代人就够了。
在今天这个日子,作为大人的我们也需要反思,该怎么保护好我们的下一代。
让历史归位,不再受有心之人侵扰;
净化邪典毒物,让孩子重获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也许对于层出不穷的儿童邪典作品,我们不能从根本上杜绝。
但也能在他们再度“冒头”的时候,决不因他们一句轻飘飘的道歉就原谅。
点个
「在看」
,一起守住我们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