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3-07 10:01:56   作者:网友投稿   来源:网友投稿点击:
一个家里谁是长孙?这个问题平时没人会去想,但在很多事情的传统规矩里,长孙这个身份却是很重要的。
就像是丧葬和祭祖,在传统规矩里长孙就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如果没有处理好可能会引来一些非议和麻烦。
那么一个家族里谁是长孙?是年龄最大的孙子?还是长子的儿子?
在古代社会,长孙是家族中的重要成员,是有资格参与家族决策和家族资产运营的。
并且长孙在家族中的继承顺序很高。如果家中长子已经去世了,长孙是可以直接越过叔叔们继承族长的位置的。
但由于已经进入现代社会,人们的家族观念已经淡薄,但在一些特殊场合里长孙依旧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丧葬。
哪怕是现在,家中有人去世也是大事情。每当家中有人去世,分散生活的家族亲戚们都会聚在一起操持葬礼。
而在我国民间的丧葬风俗里有两个很重要的流程环节,那就是“摔盆”和“打幡”。
“摔盆”是在出殡起灵前将烧纸的孝盆摔碎,负责摔孝盆的人是死者的长子,如果长子不在了就由长孙来代替,长孙也不在了才由次子完成。
“打幡”就是送葬队伍最前面扛招魂幡的人。这个环节也有很多规矩。
死者有孩子,就由长子扛白幡;死者有孙子,由长孙扛花幡;死者有重孙,由重孙扛红幡。
因为医疗条件的进步,现代的老人大多长寿,去世时基本都是有孙子辈的,因此是需要确定出抗幡的长孙的。那么要如何确定长孙呢?
现在人一听到长孙,第一反就是最年长的孙子。这个想法其实不算错,长孙的含义就是最年长的孙子。
不过古人称的“长孙”其实是个简称,全称是“嫡长孙”。多的这个“嫡”字就令长孙的人选复杂起来。
“长幼有序,嫡庶有别”说的就是古代宗族中最重要的宗法制度。
我们都知道古代的男子是可以“三妻四妾”的,这种现象在宗族中更是常见。
但因为宗法制的存在,一个男子无论娶多少女人,都只能有一位“妻”,也就是所谓的正房,其他的女子都是“妾”。
只有和正房生下的孩子才是嫡子,其他女人生下的孩子都是“庶子”。只有嫡子才有继承家产的资格,庶子们是没有资格继承家产的。
古人们只会将自己的财产分给自己的嫡子,其中又是嫡长子分得绝大部分财产,其他嫡子们只能分到少部分家产。
如果嫡子们只是分产不分家,还是在同一个地区生活共同经营家族财产,那么就会根据长幼次序分为长房、二房、三房等等。
如果选择分产又分家,其他嫡子们可以获得多一些的家产,但不能继续在本地安家,必须迁往外地成家,可以以自己为祖重写家谱。
而庶子们是分不到家产的。不仅分不到家产,庶子们在家族中的待遇也很差。
优秀的受到家族重视的庶子们最好的待遇也就是获得分房分家的资格,但即便如此也会被其他房的人看不起,
能力差不被重视的庶子们成年之后要么沦为家族中的奴仆,要么直接就赶出家门自力更生。
因此在古人眼中只有和正房妻子生下的嫡长子才是真正的“长子”,哪怕在此之前已经和别的女人有了孩子,那都是“庶子”,不能算长子。
并且庶子们如果没有得到分房的资格也是不能上族谱的。
孙子辈同理,古人眼中的“长孙”其实是“嫡长孙”,是自己的嫡长子的嫡长子,这也是严格规定的。
庶长子的儿子不算长孙;嫡长子的庶长子不算长孙,就算自己的嫡次子比嫡长子先生出儿子,嫡次子的儿子也不能算作长孙。
如果嫡长子早夭了,或者嫡长子到死都没生出儿子,又或者嫡长子的正妻没生出儿子却有其他庶子的情况下该怎么算长孙呢?
古代家族对于长房是极为重视的,如果嫡长子早夭或者到死都没儿子,为了保证长房的传承不断,往往会从其他嫡子的儿子中挑出一个“过继”给长房。
这个被过继的儿子就是在族谱上就是长房的嫡子,成为家族的长孙,可以继承长房的所有家产。
如果长房早夭,被过继的长孙甚至可以代替嫡长子从家主那里继承财产。同样的,如果出现绝后情况的是别的嫡子,也是可以过继儿子的。
像是三国时期的袁绍,就是著名的被过继的庶子变嫡子的例子。
袁绍原本是袁逢小妾生的庶子,因为袁逢的二哥袁成早夭没有后代,就被过继给袁成当儿子,在袁氏族谱上也变成了二房嫡子。
袁绍也是依靠袁成嫡子的身份才获得家族的培养,因此过继也是庶子们改变自身命运的手段。
这种过继传统也是一直延续到了近代,哪怕是新中国成立后也有不少的过继现象。
如果嫡长子的正妻没有儿子但却有其他庶子,这些庶孙是不是可以“扶正”为长孙呢?这一点要特殊说一下。
庶孙想要变成嫡孙是很难很难的。因为想要变嫡子就只能把妾扶正,而妻与妾的社会地位是根本性不同的。
妻是走了一系列繁琐婚嫁程序明媒正娶的家庭女主人,而妾是有钱就能纳的,社会地位上就是奴仆,和妻的地位天壤之别。
一旦发生妾室被扶正的事情,甚至都会被当做稀罕事记在地方县志上。虽然电视剧上经常演妾室扶正,但在史书和各地县志上却很少记载。
这种情况下很多时候都是选择休妻重娶,或者娶“平妻”,再看能不能生儿子。
不过“平妻”只是被古代的小地主和商人们认可的民间地位,是不被古代中上层人士认可的。
古代上层社会遇到这种情况也就只能选择休妻重娶,或者从族中过继一个孩子来当做家族长孙。
这些规矩看起来繁琐复杂还很不公平,但却是古代的大家族们为了避免子孙争斗而导致家族没落而特意定下的。
古代确定长孙这么多规矩,那么现代又是怎么分长孙呢?答案是,看家庭选择。
正如上文所说,现代社会的宗族观念已经很淡了,不用非得按照传统规矩一板一眼的做,很多事情完全可以家庭成员商量着来。
想要遵守传统的,那就立长子的长子为长孙;但要是想要把最大的孙子立为长孙也没有什么问题。
更何况现在提倡男女平等,女性也早就可以写进家谱。你就是想把孙女立为长孙也完全是可以的,完全就看各自家族怎么商量了。
古代社会底层生活困难,只 有依靠家族才能更好生存,遵守家族规矩才能更好的生存。
但现代社会大不一样,对于这些已经成为传统的“家族规矩”,我们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选择去不去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