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猫社

为用户提供最新信息
分享有价值的知识和经验
橘猫社一个二次元coser图片合集分享网站

伊藤博文被谁杀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被朝鲜人刺杀,临死前说了句日语,中国人都懂

更新时间:2025-03-05 11:45:39   作者:网友投稿   来源:网友投稿点击: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伊藤博文的最后一句话,所有中国人都懂

他是日本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四度入主首相府,被视为明治维新的功臣;他也是亚洲版图的操盘手,推动日本吞并琉球、侵略朝鲜,野心勃勃地扩张势力。

然而,他的一生未能在东京的华丽政坛终结,而是在遥远的哈尔滨车站,倒在了几声枪响之中。

枪声落下,他没能说出一番豪言壮语,也没有留下什么震撼后人的遗言,只是咬牙切齿地吐出了两个字。

这两个字,不需要翻译,所有中国人都懂。

这么重要的人物,为何会在异国他乡被刺杀?是谁扣动了扳机?这事儿得从头说起。

日本的“保护国”,朝鲜人的梦魇

伊藤博文的仕途,几乎就是日本崛起的缩影。

他亲手制定了明治宪法,推动了日本从封建制向近代国家的转型。

但他的目光不只盯着国内,他要让日本成为亚洲的主宰。

朝鲜,就是他最看重的一块棋子。

1894年,甲午战争打响。

日本一拳打懵了当时还在做“天朝上国”美梦的清政府,迫使其签订《马关条约》。

从那一刻起,朝鲜表面上成了“独立国”,实际上是换了个主人。

伊藤博文担心朝鲜王室会搞幺蛾子,干脆设立了“统监府”,把原本还能象征性“自主”的朝鲜政权架空,彻底变成了日本的“保护国”。

但问题是,谁愿意被人“保护”?

对于朝鲜人来说,这不是保护,而是亡国。

义兵运动此起彼伏,反日情绪越烧越旺,但日军镇压得更狠,血流成河。

就在这时,有个人站了出来,他叫安重根。

安重根的选择:正面打不赢,那就换个方式

安重根出身士族,受的是传统儒家教育,也接受过西方思想。

他原本想通过办学启蒙同胞,后来发现,日本的手越伸越长,单靠教育改变不了现实。

他索性拿起武器,加入了义兵队,直接干上了。

但现实很残酷。

义兵运动虽然轰轰烈烈,却始终无法真正撼动日本的统治。

日军的铁蹄踏过,义兵队伍一次次被剿灭,安重根也尝尽失败的滋味。

眼看着同胞惨遭屠戮,他开始思考另一种战斗方式——既然对抗不了整个日本,那就干掉日本的核心人物。

他把目标锁定在伊藤博文身上。

哈尔滨的刺杀:三枪定乾坤

1909年,安重根偶然从报纸上得知,伊藤博文要去哈尔滨跟俄国人见面。

这是个天赐良机。

要知道,之前他们策划过去日本本土刺杀,但难度太大,没钱、没机会,现在伊藤竟然主动送上门,那还等什么?

10月26日,哈尔滨车站,气氛庄重,各路官员忙着迎接贵客。

安重根混入人群,西装革履,手插口袋,口袋里藏着一把勃朗宁手枪。

9点30分,伊藤博文在俄国仪仗队的簇拥下走进站台。

安重根屏住呼吸,等着最佳时机。

当伊藤距离他不到五米时,他拔枪、瞄准、连开三枪。

伊藤博文重重倒下,随行人员大乱,俄国士兵迅速制伏了安重根。

人群惊叫,现场一片混乱。

伊藤博文的最后一句话:中国人都懂

中弹后的伊藤博文,被抬上专车抢救。

医生拼尽全力,但枪伤太重,鲜血止不住地流。

他嘴唇颤抖,最终只吐出了两个字:“八嘎……”

这两个字,简单、直接,却让人玩味。

他是在骂自己,还是骂部下?是懊悔自己选错了路,还是愤怒于警戒的疏忽?没人知道。

但这两个字,成了他最后的遗言。

安重根的审判:死得其所

安重根被捕后,经历了11次审讯。

他没有丝毫畏惧,面对日本法官,他理直气壮地说:“我杀伊藤博文,是为东亚和平。”他甚至在狱中写下《东洋和平论》,阐述自己的理念。

日本法庭最终判处他死刑。1910年3月26日,安重根在旅顺监狱英勇就义,年仅31岁。

他的遗体,至今下落不明。

哈尔滨的回响

伊藤博文死后,日本并没有停下脚步。1910年,朝鲜正式被日本吞并,成为其殖民地。

安重根的枪声,并未阻止日本的扩张,但他留下的精神,成为了后来朝鲜独立运动的火种。

历史的车轮不会因为一个人的死而停止,但有些瞬间,却能成为时代的标志。

哈尔滨站台上的那一幕,就是其中之一。

伊藤博文死前的那两个字,除了愤怒和懊悔,或许还有一丝不甘。

他曾是日本的缔造者,却倒在了一个朝鲜人的手里。

这一枪,不只是个人恩怨,更是整个东亚局势变迁的缩影。

没人能改变历史的走向,但总有人愿意用生命,去敲响命运的钟声。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并非时政社会类新闻报道,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带来的“伊藤博文被谁杀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被朝鲜人刺杀,临死前说了句日语,中国人都懂”全部内容,文章仅供学习交流使用,更多内容敬请关注
  • 标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