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3-02 10:03:28   作者:网友投稿   来源:网友投稿点击:
过年也不能老在家里呆着,宝鸡是中国青铜器之乡,久闻其大名。大年初四直奔宝鸡市。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位于宝鸡市中华石鼓园内,是以集中收藏、研究和展示周秦时期青铜文化为主的国家一级博物馆。
2010年9月28日,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落成并正式免费对外开放。
关于博物院落款“中国青铜器博物院”,目前是有争论的。
2015年11月15日,博物院正式更改为中国青铜器博物院。
2017年5月18日,国家授牌博物院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目前是中国最大的专业青铜器博物馆,无论建筑面积还是收藏文物,均为全国之冠。
尤其是博物院里有“何尊”,铭文中“宅兹中国”,是目前所知“中国”一词的最早出现。
国家领导人在2005年新年致辞中专门提到了“何尊”。
因此冠以中国青铜器博物院,名至实归,我认为是可以的。
博物院建筑面积达3.48万平方米,文物库房面积5000平方米,展厅面积1.1万平方米,文物修复保护实验室500平方米。
博物院的建筑体现了“青铜国宝,破图而生”,采用了“堆土高台”的建筑形式。
设有基本陈列“青铜器之乡”、“周礼之邦”等,专题展览有“明月照琼琚”、“对镜贴花黄”等。
博物院有青铜器、陶瓷器、玉石器、碑帖字画、铜镜、钱币等文物48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3245件。
最有名的当属何尊、胡簋(guǐ)、逨(lái)盘、秦公镈(bó)、秦公钟等,其中何尊、胡簋、逨盘为禁止出国展览文物。
青铜器等文物太多了,今天重点介绍最有名的几个。
逨盘于2003年1月19日在宝鸡眉县杨家村出土,为西周晚期文物,在第一展厅“青铜器之乡”展出。
盘为水器,一般与匜配套使用,用于古人行沃盥之礼。逨盘通高20.4厘米、口径53.6厘米、重18.5公斤,腹部及圈足处装饰窃曲纹,铺首为兽首衔环,盘外部布满翠绿色铜锈。
逨盘内铸铭文21行372字,包括12个重文符号、1个合体字,是建国以来发现的西周铜器铭文中字数最多的。
胡簋又作“㝬簋”,于1978年5月在宝鸡扶风县齐家村出土,为西周晚期文物,在第二展厅“周礼之邦”展出。
胡簋通高59厘米,腹深23厘米,重60千克,是已发现的商周时期最大的青铜簋,为盛食器。
因胡簋形体庞大,被誉为“簋中之王”。它的双耳呈象首形,簋体下有正方形方座,腹围和方座上均饰直棱纹,颈部和圈足饰一周窃曲纹。圆形的簋身与方形的底座相连,体现了古人“天圆地方”的思想观念。
何尊于1963年在宝鸡贾村镇贾村西街出土,为西周早期文物,国家一级文物,在第二展厅“周礼之邦”展出。
何尊的口径为29厘米,圈足底径为20×20厘米,通高38.5厘米,重14.6千克,在西周时用作盛酒器,呈椭方形,圆形大敞口,口沿外卷,较宽,厚方唇,束颈。
何尊内底铸铭文12行122字,记载了成王在其亲政五年时,于新建成的东都洛邑对其下属“宗小子”的训诰,其中提到周武王在世时决定迁都于洛邑,即“宅兹中国”,与《尚书》中的《洛诰》、《召诰》等文献记载可相互佐证,起到了证实补史的作用。
秦公镈于1978年在宝鸡太公庙出土,为春秋时期文物、国家一级文物,在第三展厅“帝国之路”展出。
三件秦公镈,每件镈鼓部各有单篇铭文135字。所有铭文字体大小一致,是春秋时期秦国具有代表性的书体,属于秦金文的开篇之作。
铭文记述了先祖襄公被周王“赏宅受国”,以及文公、静公、宪公治国兴邦的业绩。
仔细参观完博物院大约需要3个小时,需要静下心来体验。
其实,从博物院里人头攒动、大人孩子认真观看的细节里,让人感觉国人对祖先的文化、文明是多么崇拜和自豪!
[来看我]中国青铜器博物院值得推荐给你,这里一定会让你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