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猫社

为用户提供最新信息
分享有价值的知识和经验
橘猫社一个二次元coser图片合集分享网站

秦国国君顺序,中华读书郎,今天来了解战国七雄之秦国的历史沿革(四)秦孝公等

更新时间:2025-01-21 14:21:45   作者:网友投稿   来源:网友投稿点击:



继续前日内容仍然先列出各代秦王顺序表。

秦国君主列表

1:秦非子(前9年—前846年)约前9年

2:秦侯 (前857-前848年在位)

3:秦公伯(前846年—前844年)

4:秦仲 (前845年—前822) 周宣王五年(前823年)

5:秦庄公 嬴也(前821年-前778年 在位44年)

6:秦襄公 嬴开(前777年-前766年)

7:秦文公 (前765年-前716年)

8:秦竫公 秦文公之子,文公四十八年(前718),太子即竫公去世,赐谥号为竫公。

9:秦宁公 嬴立(前715年-前704年)

10:秦出子 (前703年-前698年)

11:秦武公 (前697年-前678年)

12:秦德公 (前677年-前676年)

13:秦宣公 (前675年-前664年)

14:秦成公 (前663年-前660年) 在位4年。

15:秦穆公 嬴任好 (前659年-前621年)

16:秦康公 赢英(前620年-前609年)

17:秦共公 嬴和(前608年-前604年) 在位5年。

18:秦桓公 赢荣(前603年-前577年)

19:秦景公 嬴石(前576年-前537年)

20:秦哀公 (前536年-前501年)

21:秦夷公 他未曾成为秦国的正式君主。

22:秦惠公 (前5年-前491年)

23:秦悼公 (前490年-前477年)

24:秦厉共公 赢利 (前476年-前443年)

25:秦躁公 (前442年-前429年)

26:秦怀公 (前428年-前425年)

27:秦灵公 (前424年-前415年)

28:秦简公 嬴悼( 前414年-前4年)

29:秦惠公 (前399年-前387年)

30:秦出公 (前386年-前385年)

31:秦献公 嬴师隰(前384年-前362年)

32:秦孝公 嬴渠梁(前361年-前338年)

33:秦惠文王 嬴驷(前337年-前311年) 在位27年。

34:秦武王 嬴荡(前310年-前307年) 在位4年。最大的愿望就

是见九鼎,九鼎乃天下的象征。于是发兵进攻羸弱的周天子都城

洛阳。 在周室太庙,武王举周鼎,不能持,受伤而死。

35:秦昭襄王 嬴稷(前306年-前251年) 在位56年。

36:秦孝文王 嬴柱(前250年-前250年) 在位1年。

(有传说在位仅三天,服太子子楚所进美酒后猝死)。

初封太子,号安国君。

37:秦庄襄王 嬴异人 又名子楚( 前249年-前247年)

在位3年,秦王嬴政之父。

38:秦始皇帝 嬴政(前246年-前222年)

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

秦朝皇帝列表

秦始皇帝 嬴政(前221年-前210年)

秦二世皇帝 胡亥(前209年-前207年)

在位3年。秦始皇最小的儿子。

秦末王 嬴子婴(前207年)在位47天

以下继续介绍各位秦君在位期间的主要历史事件

26.秦怀公 (前428年-前425年) 在位期间的主要历史事件

秦怀公在位期间(前428年-前425年)的主要历史事件如下:

继位背景

秦躁公去世后,秦国国内重臣从晋国迎回秦厉共公之子、秦躁公之弟秦怀公回国继位。

政权旁落

当时秦国国政被旧贵族所操纵,秦怀公虽想进行改革,但受到旧贵族的强烈反对和抵制,难以推行自己的政策主张,致使大权旁落,有名无权。

被迫自杀

秦怀公四年(前425年),庶长晁联合大臣围攻秦怀公,怀公被迫自杀,葬于栎圉氏。由于太子秦昭子早死,大臣们迎立秦昭子之子、秦怀公之孙秦灵公继位。

27.秦灵公 (前424年-前415年)在位期间的主要历史事件

秦灵公在位期间的主要历史事件如下:

政治与宗教方面

- 继位与政权巩固:公元前425年,秦怀公自杀,因太子秦昭子早死,大臣们迎立秦昭子之子秦灵公继位。秦灵公即位后,面临着秦国国内复杂的政治局势,旧贵族势力依然强大,他努力维持着统治并试图巩固政权。

- 祭祀炎黄二帝:秦灵公三年(公元前422年),在吴阳(今陕西省宝鸡市吴山)建上畤,祭祀黄帝;建下畤,祭祀炎帝。这一举措体现了秦国对华夏文化的认同和融合,也增强了秦国的民族凝聚力和文化向心力。

军事与对外关系方面

- 与魏国的少梁之战:秦灵公六年(公元前419年),晋国魏氏在少梁(今陕西省韩城市西南)筑城,秦国派兵进攻,两军在少梁交战两年。秦灵公八年(公元前417年),魏军击败秦军,再次在少梁筑城,秦军则沿黄河修筑防御工事,阻止魏军西进。此役虽未能阻止魏军在少梁的筑城,但秦国也积极防御,暂时稳定了西线局势。

- 修筑城池与军事防御:秦灵公十年(公元前415年),派兵修补繁庞(今陕西省韩城市东南),在籍姑(今陕西省韩城市北)筑城,进一步加强了秦国在河西地区的军事防御,巩固了边境防线。

社会与文化方面

秦灵公八年(公元前417年),初次在国内为河伯娶妻。这一行为在当时的秦国社会中具有一定的文化和宗教意义,但也可能反映出秦国在社会治理和文化观念上的一些特点。

王位传承方面

秦灵公去世后,由于其嫡子嬴师隰(即秦献公)年幼,只有五岁,无法继位。秦国国内重臣拥立在晋国的秦怀公之子、秦昭子之弟、秦灵公之叔公子悼子回国继位,是为秦简公,秦献公被迫流亡至魏国,这一事件对秦国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28:秦简公 嬴悼( 前414年-前4年) 在位期间的主要历史事件

秦简公嬴悼在位期间的主要历史事件如下:

继位与政治局势

公元前415年,秦灵公去世后,其子公子师隰(即后来的秦献公)未能继位,秦国国内重臣拥立在晋国的秦怀公之子、秦昭子之弟、秦灵公之叔秦简公回国继位,公子连被迫流亡至魏国。

军事与对外战争

- 秦简公二年(公元前413年):秦简公出师攻魏,败于郑(今陕西华县西南)。

- 秦简公六年至八年(公元前409年-前407年):魏伐秦,尽占河西地,筑洛阴、郃阳两城,秦退守洛水。秦简公组织军民在东境修筑长城,即秦东长城,南起今陕西华阴县东南小张村附近,北止于白水县黄龙山南麓。史称“堑洛长城”。

国内改革

- 政治改革:秦简公六年(公元前409年),令官吏带剑以防身,次年,又允许百姓带剑,打破了当时秦国只有贵族才允许带剑的规定,倡导了尚武之风。

- 经济改革:因河西之战的失败,秦国失去关中平原重要的产粮区,秦简公于公元前408年在国内开始按亩征收禾稼作为租税,这是秦国国内合法承认土地私有化的标志,也标志着秦国国内地主制度的建立。

去世与王位传承

公元前4年,秦简公去世,葬于丘里景公西,其子秦惠公继位。

29:秦惠公 (前399年-前387年) 在位期间的主要历史事件

秦惠公在位期间的主要历史事件如下:

国内政治

秦国“四代乱政”接近尾声,但公室权力仍较大,秦惠公继续与旧贵族进行斗争,努力争取自身权力并试图稳定国内局势。

对外战争

- 秦惠公五年(公元前395年):派兵攻打绵诸,进一步巩固了秦国在西方的势力范围。

- 秦惠公九年(公元前391年):派兵攻打韩国的宜阳,夺取六座城邑,展示了秦国的军事实力,同时扩大了秦国在东方的影响力。同年,楚悼王派使者用重金交好秦国,秦国与之结盟。

- 秦惠公十年(公元前390年):与魏国在武城交战,在陕设县,加强了对边境地区的控制和管理。

- 秦惠公十一年(公元前389年):秦惠公率五十万大军进攻魏国阴晋,意图夺回河西之地,但被魏西河郡郡守吴起以士兵五万、战车五百辆、骑兵三千击败,史称“阴晋之战”。此后魏国修筑河西要塞以压制秦国,直至吴起离开魏国前,秦国都难以夺回河西之地。

领土扩张

秦惠公十三年(公元前387年),秦对蜀国发动进攻,攻占了南郑,为秦国打开了通往巴蜀地区的通道,获得了重要的战略物资和粮食产地,也为秦国后续向西南地区的扩张奠定了基础。

王位传承

秦惠公仅有一个嫡子秦出子。秦惠公去世后,秦出子继位,因其年幼,由其母摄政。

30:秦出公 (前386年-前385年) 在位期间的主要历史事件

秦出公在位期间的主要历史事件如下:

太后摄政与朝政混乱

秦出公继位时年仅两岁,由其母秦小主夫人主持朝政。秦小主夫人重用宦官和外戚,导致贤臣心中不悦纷纷隐居,百姓忧郁埋怨议论纷纷,使得秦国朝政陷入混乱。

秦献公回国与政变

流亡在魏国的秦献公得知消息后想返回秦国,在郑县以东的边塞,守将右主然不让他们通过,秦献公被迫前往戎族之地,自焉氏塞由菌改迎立回国。秦小主夫人派军队捉拿秦献公,但军队在行进途中发生哗变倒向秦献公。

秦出公被杀与献公继位

秦出公二年(公元前385年),秦献公与哗变军队到达秦国首都雍城,秦小主夫人自杀(一说被杀),秦出公被杀,母子尸体被丢进深渊。随后,秦献公正式继位,结束了秦国“四代乱政”的局面。

31.秦献公 嬴师隰(前384年-前362年)在位期间的主要历史事件

秦献公嬴师隰在位期间的主要历史事件如下:

政治改革

- 废除人殉制度:秦献公元年(公元前384年),宣布废除人殉制度,有力地遏制了人殉风气,对于重振公室声望、争取民心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 迁都栎阳:秦献公二年(公元前383年),将国都从雍城迁往栎阳,其目的是为了削弱旧贵族的影响力、利用栎阳的地理优势以及便于对魏国发动战争收复河西之地。

- 编制户籍:秦献公十年(公元前375年),下令重新编制户籍,将秦国人口按五家为一“伍”的单位编制起来,取消了“国人”与“野人”的界限,提升了“野人”的政治地位,加强了对人口的管理。

- 推行县制:秦献公起初在蒲、蓝田、善明氏等边地设县,公元前374年,在国都栎阳也设置了县这一行政机构,为将“县”推行至秦国全国作准备。

- 初行为市:秦献公七年(公元前378年),开启了政府对市场的建设、运作以及管理,包括规划市场位置、指定交易时间、明确交易原则、规范度量衡,以及宣布税率和征收方式等一系列内容,维护了市场秩序,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军事战争

- 早期战争失利:秦献公十一年(公元前374年),秦将胡苏带兵攻打韩国,在酸水被韩将韩襄击败。秦献公十四年(公元前371年),秦军与赵军在高安交战,秦国兵败。

- 洛阴之战:秦献公十九年(公元前366年),魏惠王与韩懿侯在宅阳会盟,秦军发动进攻,在洛阴击败魏、韩两联军。

- 石门之战:秦献公二十一年(公元前364年),秦军趁胜深入河东,与魏军在石门大战,此役秦军大胜,斩首六万。周天子赠予秦献公绣有花纹的礼服以示祝贺,秦献公也公然称起“伯”来。

- 少梁之战:秦献公二十三年(公元前362年),韩、魏、赵三国混战,秦献公派军队进攻魏国少梁,大败魏军,俘虏魏将公孙痤,攻占庞城。

其他事件

秦献公在位期间,还曾兵临渭河上游地区,攻灭狄獂戎等少数民族部落,继续推行征服戎狄的政策,进一步拓展了秦国的疆土和势力范围,巩固了秦国在西部的统治。

32:秦孝公 嬴渠梁(前361年-前338年) 在位期间的主要历史事件

秦孝公嬴渠梁在位期间的主要历史事件如下:

政治改革

- 颁布求贤令:秦孝公即位后,颁布求贤令,广征富国强兵之策,吸引了商鞅等人才前来秦国。

- 商鞅变法:秦孝公三年(公元前359年),商鞅劝说孝公实行变法,虽遭守旧派反对,但秦孝公仍颁布了商鞅的变革之法,并任命商鞅为左庶长。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商鞅进行第二次变法。

军事战争

- 击败韩国:秦孝公三年(公元前358年),秦国在西山击败韩国。

- 元里之战:秦孝公八年(公元前354年),在元里击败魏国军队,斩首七千余人,夺取了少梁。

- 安邑之战:秦孝公十年(公元前352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大良造,率兵包围魏国的安邑,安邑投降,后又占领了固阳。

- 岸门之战:秦孝公二十四年(公元前338年),秦国在岸门再次击败魏军,俘虏其将魏错。

外交活动

- 与楚联姻:秦孝公五年(公元前357年),楚平王为太子建派人到秦国迎娶秦国女子,与秦国联姻。

- 杜平会盟:秦孝公七年(公元前355年),秦孝公、魏惠王在杜平举行会盟。

- 逢泽会盟:秦孝公十九年(公元前343年),周天子承认秦孝公为霸主,各国诸侯都来祝贺。秦孝公派公子少官率兵与诸侯在逢泽与诸侯会盟,来朝见周天子。

其他举措

- 迁都咸阳: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在咸阳建筑宫廷城阙,把国都迁到咸阳,以更好地向函谷关以东发展。

- 修建武城:秦孝公十九年(公元前343年),秦孝公在武城筑城。

附:商鞅强秦九论

商鞅强秦九论具体内容如下:

田论

立定废井田、开阡陌、田得买卖之法令,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赋税论

抛弃贡物无定数的旧税制,使农按田亩、工按作坊、商按交易纳税之新法,公平合理的税收制度,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也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农爵论

农人力耕致富并多缴粮税者,可获国家爵位,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保证了国家的粮食储备和财政收入,提高了农民的社会地位。

军功论

凡战阵斩首者,以斩获首级数目赐爵,使国人皆以从军杀敌为荣耀,举国皆兵,士卒奋勇,伤残无忧,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和战斗意志,为秦国的军事扩张提供了有力保障。

郡县论

将秦国旧世族的自治封地一律取缔,设郡县两级官府,直辖于国府之下,使全国治权一统,如臂使指,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和管理能力。

连坐论

县下设里、村、甲三级小吏,民以十户为一甲,一人犯罪,十户连坐,使民众怯于私斗犯罪而勇于公战立功,减少了犯罪行为,维护了社会秩序。

度量衡论

将秦国所行之长度、重量、容器一体统一,由国府制作标准校正,杜绝商贾与奸恶吏员对庶民的盘剥,方便了商品交换和贸易往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官制论

限定各级官府官吏定员与治权,杜绝政出私门,规范了官吏的选拔和任用制度,提高了官吏的素质和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齐俗论

强制取缔山野之民的愚蛮风习,譬如寒食、举家同眠、妻妾人殉等等,移风易俗,改变了秦国落后 的社会风俗,提高了国民的文明素质。

未完待续……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带来的“秦国国君顺序,中华读书郎,今天来了解战国七雄之秦国的历史沿革(四)秦孝公等”全部内容,文章仅供学习交流使用,更多内容敬请关注
  • 标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