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猫社

为用户提供最新信息
分享有价值的知识和经验
橘猫社一个二次元coser图片合集分享网站

赶尸是真实存在的吗,博主拍摄“湘西赶尸”视频,没有迷信,只有震撼,这是英雄回家路

更新时间:2025-01-17 11:07:22   作者:网友投稿   来源:网友投稿点击:



“故人回家,行人避让!”

寂静的山林中,一个头戴斗笠的人高声唱和,“跟”在他身后的是一具具尸体。

这就是和蛊毒、落花洞女并称为“湘西三邪”的湘西赶尸。

可是,湘西赶尸真的存在吗?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湘西赶尸

湘西,一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流传着许多令人难以置信的传说。

其中,最为神秘莫测的,莫过于“赶尸”。

传说中,赶尸人能够用法术控制死者的尸体,让他们“活”着回到故乡。

这个听起来如同鬼怪小说般的故事,竟然真实存在于湘西这片土地上。

江寻千(网名:九月),是一名热爱传统文化95后的小姑娘,也是一位短视频博主。

信息来源于江寻千2024年11月16日发布

在她的镜头下,观众们领略过铁花的绚丽、苗银的精巧、皮影戏的生动,以及冰雕的巍峨。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听说了湘西赶尸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

好奇心驱使着她,决定亲赴湘西,一探究竟。寻找赶尸人的过程并不容易。

九月在湘西的大街小巷里穿梭,向当地人打听赶尸人的下落。

许多人听到“赶尸”二字,都露出奇怪的表情,摇头表示不知。

江寻千(九月)

正当九月几乎要放弃时,一位老人告诉她,在一个偏僻的村子里,住着一位名叫“无量子”的赶尸匠。

找到线索的九月打起精神,立马踏上了寻找无量子的道路。

无量子听闻眼前的女孩想要学习赶尸之术时,摇了摇头拒绝了。

赶尸人要满足三个条件:身体好、胆子大、长相丑。

这样才能带着尸体跨越千山万水,让他们顺利魂归故里,不惊扰尸体和路人。

无量子

而面前的女孩实在是太瘦了,无量子怕女孩吃不消。

但九月并不服输,她坚持请求无量子给她一个机会。

于是,无量子给九月出了第一个考验:深夜独自上坟,从坟头带回一片树叶。

九月听到这个要求,心里不禁发怵。但为了学习赶尸术,她还是硬着头皮上了山。

漆黑的夜,寂静的坟场,每一个细微的声响都让九月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九月上山

当她终于摸到坟头,取下一片树叶时,一个声音突然在身后响起……

她正惊疑不定的时候,扭头却看到了无量子,原来这也是考验。通过这一关的九月,正式开始了赶尸术的学习。

白天,她跟着无量子下地劳作,挑水砍柴,锻炼体能;晚上,则学习熟悉赶尸的各种仪式。

九月虽然个子小,但非常吃苦耐劳。渐渐地,九月的体魄强健起来。

无量子知道,是时候教授九月真正的赶尸技巧了。

九月

赶尸溯源

湘西赶尸的起源,要追溯到久远的神话时代。

相传,在上古时期,苗族的祖先蚩尤曾率领大军,与黄帝军队进行一场惨烈的战争。

战斗结束后,蚩尤命令他的军师,将战死的士兵送回故乡安葬。

军师们便用秘术操控着尸体,跋山涉水,将英灵们送回家乡的土地。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就是最早的赶尸传说。时光流转,来到明清时期。当时的四川地区人口稀少,土地广袤。

为了开发这片富饶的土地,朝廷决定从湖广地区大量移民到四川。

于是,成千上万的湘西人告别了生养他们的土地,踏上了前往四川的漫漫征程。

然而,在这场移民运动中,许多湘西人却客死他乡。

对于湘西人来说,“落叶归根”是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们相信,人死后,魂魄应该回到故乡的土地上安息。

但是,对于那些客死他乡的人来说,这个愿望似乎难以实现。就在这时,赶尸应运而生。

赶尸的方式,大致可分为三种:背尸、药尸和抬尸。

其中,背尸是最原始、最直接的方式,赶尸人将尸体背在背上,徒步将其送回故乡。

图片来源于网络

药尸则是利用一些特殊的药物,让尸体保持较长时间不腐烂,以便长途跋涉。

而抬尸,则是用担架或其他工具,将尸体抬回家乡。无量子教给九月的赶尸方法,就是抬尸。

“抬尸,是最常见、也是最实用的赶尸方式,”无量子说,“它不需要太多的药物和工具,主要依靠的是赶尸人的体力和技巧。”

无量子带九月来到一个僻静的山洞,那里摆放着几具被白布掩盖的尸体。

无量子与江寻千(九月)

他先拿出一些药水洒在尸体身上,目的是防蚊虫和防腐。

一根根竹节穿过尸体的腋下,无量子仔细调整他们的位置,确保尸体不会滑落。

然后,他用绳索将尸体牢牢绑在竹子上,并在关键部位加固。

紧接着,无量子示范了如何正确地抬起担架。

无量子

抬尸要讲究平衡和协调,两个人的步调要一致,不能一快一慢。

同时,也要注意保持担架的平稳,不能让尸体受到太大的颠簸。

无量子还特别强调,抬尸时要先迈左脚。他带着九月一起抬起担架,在山洞中走了一圈。

九月发现,虽然看似简单,但抬尸实际上需要很大的力气和耐力。

防腐的苗药

抬尸的过程,往往需要几天甚至几周,赶尸人要在崎岖的山路上连续行走,日夜不停。

这对体力和意志力,都是极大的考验。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九月在无量子的指导下,不断练习抬尸的技巧。

无量子用装满水的瓦罐代替了尸体,九月必须一直练习,直到她能抬起120斤的水。

练习的九月

英雄归家路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九月已经初步掌握了赶尸的技艺。

在无量子的带领下,她参与了一次真正的赶尸活动。

夜幕降临,皎洁的月光洒在山林间,为这神秘的仪式蒙上了一层银纱。

无量子头戴斗笠,身着鲜红的长袍,在火把摇曳的光影中,显得庄严而肃穆。

起尸仪式

九月手举火把,紧随无量子身后,心中既有好奇,又有些许忐忑。

仪式开始了。无量子口中吟诵着虔诚的咒语,酒水顺着他的动作洒落。

“一碗敬天,二碗敬地,三碗敬神灵。丑时四更,天寒地冻,故人回家,行人避让!”

寂静的山林中,回荡着无量子低沉而有力的声音。九月跟随无量子的指示,洒下手中的纸钱。

九月

那些薄薄的纸片在火光中翩翩起舞,仿佛在为亡灵指引归家的路。

三具尸体被竹竿穿过腋下,了无生气地躺在那里。

九月和另一名赶尸匠合力抬起竹竿,开始了这段不寻常的旅程。

死者在他们的肩上随着步伐起伏,仿佛在沉睡中摇晃。无量子曾问过九月,面对尸体,会不会感到害怕。

九月

九月沉思了一会儿摇摇头,她说:“如果是陌生人,可能会;但如果是亲人,只会觉得很悲伤。”

于是,无量子给九月讲了一个故事。

在山河破碎的抗战岁月,许多热血男儿怀抱着保家卫国的赤诚之心,毅然决然地踏出故乡,奔赴抗日前线。

他们穿着破旧却整洁的军装,扛着简陋的武器,在枪林弹雨中与日寇拼死厮杀。

无量子

为了守住阵地,他们与数倍于己的敌军鏖战数日,枪林弹雨中,他们一个接着一个倒下。

牺牲的消息传回家乡,但是他们的亲人始终都在等待他们的归来。

于是,留守在家乡的妇女和孩子,用仅有的物资请求赶尸人出山。

夜幕笼罩时,赶尸人敲响铜铃,清脆铃声在山谷回荡,似是在指引英烈们的亡魂。

网友评论

图片来源于视频截图

为了不扰民众,赶尸人一路上都避开大道,专走荒僻山路。

历经月余,这支队伍才终于踏入战士们的家乡。

想着无量子讲的故事,九月深吸一口气,跟着无量子的步伐坚定地向前走。

枝桠上不时传来鸟兽的低鸣,九月的心渐渐平静下来。她知道,那些在她肩上的陌生人,是别人朝思暮想的亲人。

赶尸

作为赶尸人,他们是实现逝者“回家”愿望的“摆渡人”。九月想到了自己拍摄赶尸纪录片的初衷。

她希望通过镜头,真实地再现赶尸的过程,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同时,她也想以一个博主的视角,带领观众深入了解赶尸文化背后的情感内核。

这不仅仅是一部纪录片,更是一次文化的传承,一次对传统的致敬。

练习

天色渐明,赶尸的仪式也接近尾声。九月收起摄影机,心中满是感慨。

这次经历让他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敬意。

她暗自决定,要用自己的方式,唤起更多人对非遗传承的重视。

赶尸,不仅仅是一种神秘的仪式,更是湘西人情感的寄托。它值得被铭记,被传颂。

无量子和九月

结语

赶尸,是湘西人对故土的眷恋,对亲人的思念,也是他们在特殊年代里,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爱与责任的方式。通过九月的镜头,我们重新认识了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他们虽然生活在偏远的山村,但却怀揣着最朴实而动人的情感。愿这样的传统能够被更多人理解和传承,因为它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瑰宝,是我们文化根基的一部分。

图片来源于视频截图

【参考文献】

江寻千-2024-11-16——《湘西赶尸——十万大山间,漫漫回家路》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带来的“赶尸是真实存在的吗,博主拍摄“湘西赶尸”视频,没有迷信,只有震撼,这是英雄回家路”全部内容,文章仅供学习交流使用,更多内容敬请关注
  • 标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