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5-11 10:27:33   作者:网友投稿   来源:网友投稿点击:
唐古拉山脉位于青藏高原的腹地,是西藏自治区与青海省的界山。西段山体大致呈东西走向,东段转为西北一东南走向。在行政区划上,该山系分属西藏的阿里、那曲、昌都市和青海省玉树地区。
唐古拉山在藏语中含有“高原上的山”之意,山区的范围,除了其主体唐古拉山外,还包括其北部的一些小山地,知名大山有唐古拉山、布加岗日、祖尔肯乌拉山、乌兰乌拉山、冬布里山、涌曲北山(暂名)。
唐古拉山区东西长500公里,南北宽250~300公里。该山区的唐古拉山在位置上具有重要意义,以青藏公路为界,东西两段居于要津:西段是羌塘高原内流水系与外流水系的分界;东段则是太平洋水系(长江及澜沧江)与印度洋水系(怒江)的分水岭。
唐古拉山以扎曲-当曲-沱沱河一线分成南、北两排山地。
北排山地包括乌兰乌拉山、冬布里山、涌曲北山。整排山体海拔不足6000米,鲜有冰川发育,仅在东段的涌曲北山因受西南季风影响出现较大降水量,方见少量冰川分布。
南排山地包括祖尔肯乌拉山、唐古拉山、布加岗日。这一排山地的山势,由西而东逐渐降低。
唐古拉山西段山体高大,主峰格拉丹东海拔6621米,是万里长江的发源地。格拉丹东峰以南,广布高程6000米左右的夷平面,大型的冰帽及平顶冰川在此有利的地形条件下,得以充分发育。
唐古拉山东段的山势大多在6000米以下,只有个别峰顶例外。山势转至最东端(索县以东),又突然升高,形成具有独立山体的布加岗日。这段并不长的山体(20公里),竟有16座高于6000米的山峰,最高峰6328米。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段山体受澜沧江及怒江的切割,夷平面不见踪影,河流的深切割相对高差达1000米以上,与西段的高原形态迥然相异。唐古拉山区出现的明显差异,使得冰川类型多姿多态。
唐古拉山区在气候区上,亦不同于其他山脉,这里是西南季风与高原季风影响范围的交叉地带。
唐古拉山区的气候,由于北上的西南季风气流只能作用于东部,因而东、西两段之间差别显著:东段降水量大、气温较高;西段降水量少、气温较低。
例如同是南坡,东段南坡的丁青(3873米),年降水量653.3毫米,年平均气温3.2℃,7月平均气温12℃,属半湿润区。西段南坡的安多(4800米),年降水量411.5毫米,年平均气温-3.0℃,7月气温7.7℃。
同是北坡,差异因经度不同而极为明显。西段北坡的沱沱河沿(4533米),年降水量276.9毫米,年平均气温-4.2℃,7月平均气温7.5℃。
东段山坡及河谷里有森林生长,西段即使在河谷低地也不见森林,仅具高山草原景观,至于山坡上已变成了高山荒漠。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