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5-07 13:21:09   作者:网友投稿   来源:网友投稿点击:
之前讲过"神"、"仙"、"妖"、"精"、"怪"这几个词的关系,但《西游记》还有一个常用词"魔",这个词需要单独来讲一讲,因为"魔"的来历和前面几个都不太一样。
当然在《西游记》的大多数语境里,"妖"、"魔"、"精"、"怪"这四个字经常是可以通用的。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七个蜘蛛精占了天上七仙姑的濯垢泉。孙悟空向当地土地爷打听,土地爷说:自妖精到此居住占了他的濯垢泉,仙姑更不曾与他争竞平白地就让与他了。我见天仙不惹妖魔怪,必定精灵有大能。
一句话里便提到"妖"、"魔"、"精"、"怪",这说明作者本人也不太分辨其中的区别,不过深入研究下这四个字还是有区别的。
首先应该知道的是"魔"不是中国固有的词,在汉代之前汉语里没有"魔"这个字。"魔"是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而来的,是一个音译词,全称为"魔罗",意思是"杀者"、"夺命者",指夺取人的生命妨碍善事的恶鬼恶神。"魔"这个字旧译写成"磨",直到南朝梁武帝时才改为"魔"字。
佛教把一切扰乱身心、破坏行善者和一切妨碍修行的心理活动均称作"魔"。比如印度古代神话传说,欲界第六天之主波旬为魔王,常率众魔破坏行善。《大智度论》卷五:问曰:"何以名魔?答曰:"夺慧命、坏道法、功德善本是故名为魔"。
在这个定义下"魔"和"妖"就有了本质的不同。妖产生于自然界是那些"不好"的精灵,而魔产生于修道的行为中,它是专门来破坏修道的人的功德的。
在印度神话里各物种被分为六道:天道、阿修罗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天道就是天神,阿修罗是一种好战的神,人道就是普通的凡人,畜生道是各种动物,饿鬼道和地狱道相当于"鬼"。
但是"魔"不是一个物种,不同道的众生里都有"魔"的存在,在天道的众天神中有"天魔",比如"他化自在天子魔"。"他化自在天"是六欲天的第六天,在这里的众生把别人所化的乐事变成自己的乐事,故称"他化自在天"也就是"损人利己"的意思。他化自在天的天主就是著名的魔王波旬。
此外印度还有许多阿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的魔,比如魔王罗波那。罗波那因为好女色而拐走悉多,悉多的丈夫罗摩因此前往楞伽岛(今斯里兰卡)将罗波那杀死并救回妻子。这里面还有神猴哈奴曼的故事,据传是《西游记》的原型之一。这位罗波那是一种"罗刹"而罗刹就是一种鬼。
魔和妖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首先魔和妖的相同之处是都来自原始社会的泛灵论,都是自然界中破坏性力量的形象化。但是在印度魔被赋予了"扰乱正法"的意义,和神佛是相对抗的。所以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说释迦牟尼成道后魔王波旬来扰乱最后以失败告终。魔王波旬就说:我现在斗不过你,但等你身后我的魔子魔孙穿上你们的衣服,扰乱你传播的佛法你还能怎么办?释迦牟尼也只好流泪。
魔存在的意义就是破坏秩序扰乱正法。而中国的妖我们虽然讲过神妖的区别在于好坏,但大多数只是野生的精灵,他们会吃人会占山为王但都是为了生存,没有生下来就为了破坏秩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