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猫社

为用户提供最新信息
分享有价值的知识和经验
橘猫社一个二次元coser图片合集分享网站

原创 想读懂“明朝那些事儿”,您得先知道下面这些事儿

更新时间:2025-04-15 10:42:49   作者:网友投稿   来源:网友投稿点击:

关于明史好书多

很多人喜欢读历史,尤其是明朝历史,比较常见的推荐读物有吴晗著《明朝简史》、黎东方著《细说明朝》、许文继著《正说明朝十六帝》、当年明月著《明朝那些事儿》、阎崇年著《明亡清兴六十年》、黄仁宇著《万历十五年》等,正史类有《明史纪事本末》、《明史》、《明史讲义》、《明季北略》等,当然还可以读人物类传记《朱元璋传》、《张居正传》、《戚继光传》等。

但是要想较为流畅通顺地阅读上述作品,增加阅读乐趣,最好先了解一些关于明朝的基础背景、事件,以免遇到一些烧脑情节而使阅读中断,本文就来梳理一下,给喜欢明朝历史的朋友当个先锋,做个铺垫。

洪武朝四件大事之一:废除丞相制度

朱元璋一共在位31年,年号洪武。

历代封建王朝,皇帝制度和丞相制度相辅相成,相互制约,核心是权力之争。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总结历史兴亡经验和原因,认为相权太大不但会威胁到了皇权,而且不利于国家进行统治,因此朱元璋换了几任丞相,后来干脆借口丞相胡惟庸造反案件断然废除了丞相制度,亲自管理六部,使皇权更加集中。

后世遂采用内阁秘书制度,不再设立丞相。

洪武朝四件大事之二:杀功臣

明初政权稳定后,朱元璋开始考虑皇权的继承问题,为了将政权平稳过渡到太子朱标手中,开始清洗开国功臣。

数年间累积有30余位功臣非正常死亡,例如徐达、常遇春、刘基、李善长、胡惟庸、汪广洋、李文忠、蓝玉等,其中有获罪处死的,有借口赐死的,有利用威势打压逼死的,连带宗族亲属死亡、流放、充军数十几万人,很少大臣能自然善终。

这再次印证了“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的道理。

洪武朝四件大事之三:文字狱

朱元璋疑心很重,继承了有宋以来文字狱的传统。大臣或地方官的奏章、文表中,一旦有他忌讳的字眼,往往会被冠以大不敬的罪名,带来杀身之祸。

文祸这一文化统治手段到了清朝乾隆年间,更胜一筹。

为了从思想上进行统治和推行科举,朱元璋下令删减《孟子》一书,凡是被他认为言论不合适的章节一律删去,占了全书的三分之一;原书中限制君权的,针砭统治者的,反对暴力战争的,提倡人民权利的,这些内容全部删掉。

洪武朝四件大事之四:创立特务机构

朱元璋对禁卫军改革而组建了为人熟知的锦衣卫,实际上是明朝初期的军政特务机构,主要职能除了侍卫以外更兼巡查缉捕,其行动直接听命于皇帝,直接向皇帝汇报和负责。作为皇权的直接延伸,这种权力的扩大化严重干扰和破坏了国家既有的法律体系。

此后明朝历任皇帝纷纷效仿,又设置了所谓东厂、西厂、内行厂,甚至这四个机构同时并存,不但使政治局面高度紧张,大臣百姓人人自危,而且特务机构之间也勾心斗角,争权夺利,互相攻击。

朱棣迁都北京

燕王朱棣夺取皇位后,迁都北京是早有预谋的,因为那里既是他的藩王分封地,又是他的龙兴之地。这一举措从客观上成为影响中国历史走向的重大事件。

首先,从两宋时期逐步失去对华北一带的控制之后,迁都北京标志着全国的政治中心再度回到北方;

其次在军事方面,不但多次打击元朝残余势力,而且军事中心北移,在长城沿线建立卫所防御体系,阻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

第三,经济资源向北京集中,恢复了北方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大运河沿线的州府。

永乐年间,北京城皇宫、城池以及周边的基建设施前后修建了十几年,后代又有扩建,几百年延续下来才有了今天的北京城。

太监当家

朱元璋立朝时严令禁止太监干政,但紧接着他的儿子朱棣即位后就违反了“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的禁令,设立了东厂,并以亲信太监担任首领。

明朝中后期,皇帝能力一个不如一个,无法像开国皇帝那样精力旺盛,日理万机,处理堆积如山的奏章,只好采取让内阁“票拟”意见,授权太监代批等方式处理国家大事,客观上使太监获得了掌握中枢权力、与内阁大臣对冲权力的机会。

明朝前后显赫一时的大太监代表人物有:王振、刘瑾、魏忠贤等,身份都是司礼监秉笔太监、掌印太监等职位,掌握着让人谈之色变的“东厂”和“西厂”特务机关,有的被皇帝授权外出掌兵,魏忠贤甚至被称为“九千岁”,权倾朝野,风光无限。

明军事体系-卫所制度

朱元璋为保江山苦心建立的军事体系,与前代都不同。总体上基于几个方面考虑:

卫所设立于全国军事要地,卫所指挥机构与地方行政体系并行,即所谓的三司之一(都指挥使司);

卫所的高级指挥官都由朝廷任命,三品以上不世袭,利于朝廷掌控指挥权;

卫所的规模较小,一卫不超过5600人,便于上级指挥控制;

明朝边贸互市

由于周边少数民族长期养成了食肉习惯,他们离不开饮茶,茶叶成为他们生存的必需品,是生活必备品。

所谓的茶马古道、茶马互市,主要内容就是汉民族用茶叶和纺织品等交换少数民族的马匹、牲畜和皮毛。

与前朝相比,明朝与西北少数民族的边贸有明显的几个特点,即规模都比较大,由政府主导和管理,目的也很明确,就是要得到税收和军马。

几百年中,边贸双方有很多战争是由于互市不平等、不顺利带来的矛盾引发的。

寻求阅读的快乐

读史意味着要通过文字穿越回古代,观察和体验那些气势恢宏、曲折离奇的事件,与当时活生生的古人无限接近,以自己喜欢的视角去观察他,感觉他,理解他,甚至可以和他们共同体验悲欢离合。

有了以上一些背景介绍,或许能助您一臂之力,把大部分的注意力用于体验故事的惊心动魄,跌宕离奇,例如明朝发生的若干事变、宫变、三大征、明末三大案、沿海抗倭、东林党斗阉党、张居正改革、明末三杰守辽东、农民起义等故事,这样您就可以放心地寻求阅读的快乐了。

更多历史文章,请持续关注公众号“云竹文斋”!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带来的“原创 想读懂“明朝那些事儿”,您得先知道下面这些事儿”全部内容,文章仅供学习交流使用,更多内容敬请关注
  • 标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