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2-24 15:03:01   作者:网友投稿   来源:网友投稿点击:
“相误,桃源路,万里苍苍烟水暮。留君不住君须去,秋月春风闲度。桃花零乱如红雨,人面不知何处。”
闲暇之余,看了十几集的由原著《孤城闭》改编成的影视剧《清平乐》之后,由衷地被剧里的故事、人物触动。又因为涉及到历史情景,反复思量,还是决定买一本纸质的书籍,仔细看看原著里人物的模样。拿到书后,便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花了不到两天的时间,便看完了上下两册《孤城闭》。通读全篇以后只觉得怅然若失,从心底里生出了一股沉甸甸的忧伤。
宋仁宗
《孤城闭》里的每个人物都是悲伤的。大到皇帝,小至宫女内臣,他们生来就被巍巍皇城、礼仪教条困住了脚步。皇帝的悲伤在于一生为民勤政,广开言路,却始终没得一位皇子继位,一生儿女,存活极少,最后还亲手将自己唯一骨血,最疼爱的女儿徽柔,嫁给一个门不登对的粗野之人,葬送了她的一生。而他自己的晚年也是疾病缠身,最后郁积而终。皇后呢,一生守护官家,皇帝却因为忌惮她家的权势,始终不信任她。大婚十五年之后才与其圆房,漫漫十五年的孤寂,谁人能懂。张贵妃算是最受争议的一位了,虽性格乖张孤傲,却一心挚爱官家,也深得官家宠爱。只因为察觉到官家心中不止她一人,便心如死灰,惶惶而终。
张贵妃
小说最喜欢的人便是怀吉,他天资聪颖,不得已入宫做了内臣,但他却没有功利心,对宫中的一切都保持着初心和学习的态度。因此他虽位阶不高,却也读得许多诗书,能填词,会作画,还会为公主的箜篌音吹奏笛曲,虽然他很不情愿。为了公主的快乐,他愿意僭越礼制宫规,默许公主唤他一声“哥哥”,却要忍痛看她与别的男子笑靥如花。他的身份,在那样职位高低,身份贵贱明确的封建迷信时代,注定了他与公主的感情会无疾而终。
梁怀吉
最令人惋惜的是徽柔,无论是在影视剧里还是在书本里,从小到大,她都是那么可爱,灵动,漂亮,孝顺的女孩呀。因为生在帝王家,又是宋仁宗的第一个孩子,从小便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或许多少有些恃宠而骄的姿态吧。在某些事情上她表现得很任性,尤其是爱情上。自古婚姻由父母做主,这是封建年代根深蒂固的概念。无论谁都逃脱不来的宿命,何况是身为皇长女的赵徽柔。她的一举一动,便要作为天下女子效仿的典范。
赵徽柔
而宋朝的官员们是绝对不会眼睁睁地看着皇帝的子嗣做出任何违背祖宗礼制的行为。赵徽柔“夜扣宫门”已经触及到了他们的底线,何况她还与驸马不和,亲近内臣,甚至与内臣相恋,这样的事情在他们看来,简直丝毫不能容忍。纷纷上书讽谏,还将皇帝长女的闺阁之事搁置到朝堂之上,争相辩论。一致要处死内臣梁怀吉。尤其是司马光,那个小时候砸缸救人的智勇之士,如今再次面对梁怀吉和赵徽柔,他们便是他眼中破坏了祖宗之法的十恶不赦的坏人,为了说服皇帝严惩赵徽柔和梁怀吉,他不惜选择死谏的方式。在这个时候,他那样激进的言辞也让人丝毫看不到他之前对少年时的怀吉摔坏御赐物品之事的宽容之态。前后态度的对比,也着实令人唏嘘。难道内臣与公主的感情真的就那么天理难容,人神共愤吗?
怀吉与徽柔
最让人难受的是宋仁宗对女儿婚姻大事的做主。徽柔的一生只有短暂的三十三年,前二十年,宋仁宗的确遵守了自己的诺言,将赵徽柔宠成了大宋朝最快乐的公主。可是他一方面为了权衡朝廷权位,又因为接连的失子之灾,悲痛之余,他恍然惊觉,一定是因为自己没有尽到侍奉生母之责,给与生母家的福泽太少,才会遭受丧子之痛。便不顾女儿的极力反对,将她许配给了门不当户不对的李玮,虽也是皇亲,却是从乡野之中提拔上来的,他们身上的朴实蛮野气息令公主心生厌恶。这种持续长久的不适感也让她始终无法和李玮母子和平相处。远离李玮,亲近梁怀吉,成为了她唯一慰藉心灵的选择。
官员上朝
自从徽柔成婚以后,便不再快乐,她不愿和老实朴素的李玮行夫妻之事,这让李玮母亲十分不满。她和怀吉形影不离,哪怕怀吉有片刻的离开,也让她感到惶恐不安,怀吉的存在,成为了她活着的理由。但他们的感情是不为世俗所容的,赵徽柔的后半生是悲惨的,特别是后来她终于如愿以偿地与李玮和离之后,却在仁宗生命垂危的最后时刻,又再次被仁宗口谕与李玮复合。这直接导致了赵徽柔后面的不堪生活,最后郁郁而终。
赵徽柔
小说里的历史人物虽说与真实的历史相差甚远,但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加工与想象,才使得那些离我们一千多年的历史人物变得亲近了许多。很钦佩作者的文笔,从她信手拈来,沉静而又华丽的文字里,可以看出她一定是一位熟读古诗,热爱历史,并沉浸于滔滔文学中的翩翩女子。她把宋仁宗时期的每一个人物都刻画的活灵活现,把每一个故事都讲的生动自然,就仿佛你真的身处当时的世界,和小说主人公粱怀吉一起冷静客观地观看着每个人的命运生死,同时也和他一起将内心深处的悲痛藏于心底,无处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