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1-13 12:18:31   作者:网友投稿   来源:网友投稿点击:
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漫漫时间长河中,因为当时认知的不同,和科学发展的落后,发生了很多“神乎其神”的事情,其中“坠龙”事件的讨论度一直都很高。
1944年8月,在肇源县陈家围子村,当地村民散步时偶然发现松花江沙滩上有一个巨大的黑色生物。
当时村民认为此物体长十几米,浑身长有鳞片,应当是传说中的“龙”。
但纵观历史,除了在神话传说中,或是精怪故事中有提到“龙”以外,人类从未真正的见过“龙”的实物。
显然,这些东西并不存在。
但从科学的角度我们来思考,蛇无论从大小和外形上,都与“龙”的描述极为相似,那么有没有可能,体型硕大的蛇就是我们要找的“龙”呢?
«——【·世界上最长的蛇类记录·】——»
就目前而已,还存活在世界上体长最长的蛇类,应该是网纹蟒。
网纹蟒生活在东南亚的热带地区,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亚,越南,缅甸,泰国等地,我国的南方地区比如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也有发现过网纹蟒的踪迹。
但国内比较常见的是缅甸蟒,同为蟒科成员,缅甸蟒在体长上略逊于网纹蟒。根据科学家的记载,野外捕获测量过的最长网纹蟒为7.1米,体重为65公斤,和一个成年人差不多,而缅甸蟒大多为5-6米长。
若要按体重来计算的话,生活在亚马逊流域的森蚺,则是体重最重的蛇类。
虽然森蚺体长和网纹蟒差不多,大个体的也多为5-6米,但体重却可以达到惊人的1公斤以上。
而记录在案的最重的森蚺,体重约为113公斤,但他却只有6米长。
再来说一下缅甸蟒,缅甸蟒在野外所捕获的最大个体为5.74米,体重为1公斤。可以看出缅甸蟒和森蚺都属于体重相对比较突出的蛇类,并且腰围很可观。
而网纹蟒则是蛇中瘦子,只长个不长肉。
还有一个远亲我们别忘记了,那就是非洲岩蟒。
作为蟒蛇中的偏远地区居民,非洲岩蟒也可以长到5米以上,不过并不多见。而体重也可以和刚才的两位“重量级嘉宾”相媲美。
人们发现的非洲岩蟒最长的为5.72米,而体重则在96斤左右。
虽然我们说了这些长度惊人的蛇,但其实这种长度并不常见,大多数蟒蛇为3-4米,这便已经算是体型很大的蛇了,能长到5米以上的都是“天赋异禀”,就好比普通人和篮球队员的差距。
若真的有人在野外见到这些六七米长的巨兽,那把它们当成是“龙”也十分合理。
以上的记录都为野生捕获个体的记录,接下来我们说一下圈养状态下的各种蛇类。
人在有的吃有的喝的情况下,长得会比饥一顿饱一顿的人高大,蛇也不例外,被人圈养后的蛇,无论是体长还是体重都要比在野外记录的野生个体大不少。
吉尼斯记录上的世界最长蟒蛇就是一条人工饲养的网纹蟒。这条网纹蟒体长7.5米,体重也突破了1公斤大关足足有136公斤重。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毛毛”,听起来还挺可爱。
当缅甸蟒生活在没有天敌的环境时,吃就成为了它唯一要做的事。小部分缅甸蟒随着人类的脚步慢慢踏足北美洲后,直接将佛罗里达州的沼泽区变成了它们的乐园。
由于在北美洲缺少天敌,那里的缅甸蟒体长直逼7米,而体重也有90公斤这么重,网纹蟒差点就失去了最长蛇类的称号。
«——【·巨蟒并不存在·】——»
印尼的一个动物园在二十多年前曾称,在苏门答腊岛的热带丛林中发现了一条体长超过15米的网纹蟒,并且还是雌性。
后来传出消息,这条网纹蟒在被捕获捕获的时候不小心弄伤了尾部,导致溃烂,最后不得不截掉一部分。
而根据动物园的说法,最后这条蛇伤势好转以后,剩余部分的体长依然在14.85米左右,这个数字太惊人,直接震惊当时的生物圈所有研究人员。
这家动物园也因此变得火爆起来,每天人山人海。大家排几个小时的队伍就为了看这条15米长的巨蟒一眼。
而在生物学上,这条网纹蟒造成的冲击则更大。若此蛇真的存在并且长度达到15米,很多科学论证和数据将被彻底改写。
但其实人类在面对蛇类的时候,往往视觉是有偏差的。用肉眼来判断蛇类长度的时候,大脑会将长度增加,所以眼见也不一定为实。
很多科学家闻讯赶来后希望可以近距离观察这条蛇,但遭到了园方的拒绝。而一些科学家也隔着笼子,发现了一些端倪。
为了再次印证真实性,有些爬虫学家甚至悄悄地找方法混进了网纹蟒的笼子,最后他们失望地发现,这条网纹蟒真是体长仅为7米,远远没有动物园所宣传的14.85米这么长。
而园方也在后来承认了,14.85米的长度只是为了噱头,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前来观看。
最后这条蛇被起名为“桂花”,在人类的记录中留下了痕迹。
其实了解了这么多,我们不难看出,世界上很难出现10米以上的巨蛇。
«——【·已灭绝的泰坦蟒会是“龙”吗·】——»
在过去的“坠龙”事件“目击者”口中,我们可以得知这些“龙”体长约为十几米,而地球上存在过的体型最大的蛇,是目前已经灭绝的泰坦蟒。
体长可以长到15米,是唯一可以在长度上符合的。
泰坦蟒出现恐龙灭绝之后,约55万年前,据说是继恐龙之后的地球霸主的其中一种。根据人类所发现的化石来判断,泰坦蟒的体型可以长到15米左右,而体重则可以达到1公斤。
泰坦巨蟒和网纹蟒的骨头相比较
为何今天的地球不会在出现体长超过15米的巨型蟒蛇了呢?
这里我们需要考虑一个生物问题,那就是地球环境对动物的影响。
体型越大的动物,新陈代谢和消耗也就越大,需要的氧气也越多。蛇是变温动物,如果想要长大,温度和湿度都是必不可少的条件,而食物充足与否也是问题所在。
所以我们能发现蟒蛇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光热能充足的地方。
以网纹蟒举例,东南亚国家气候炎热空气湿润,原始丛林面积非常大,这些丛林中的含氧量比较高,并且生活的动物也很多。
在这里,光、热、氧气、食物,任何一种都不缺,这也是网纹蟒能成为地球最大蟒蛇的原因。
而泰坦蟒所存在的时期,正好是地球温度较高的时候,并且植被比较多,蕨类植物茂盛导致地球的含氧量到达了巅峰值,这也给了泰坦蟒生存环境。
而当时正好是恐龙灭绝以后,泰坦蟒的食物竞争压力小,还没有天敌,这样才创造出了能生长到15米的契机。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想要得到15米以上的蟒蛇,条件极为苛刻,就目前的地球而言几乎不可能达到。
但我们现在的环境不行,并不代表千百年前的环境不行。
在人类科技并不发达的古时候,除了含氧量和温度以外,其他的条件都可以存在。
也许古代的时候地球真的存在巨型蟒蛇,然后被人类发现以后再加以神化和润色,最终创造了“龙”这种假想生物。
«——【·结语·】——»
如今的地球,正在逐渐变暖,气候开始急剧变化。就南北两极来说,近十年的温度要比之前高出很多。这说明地球的温度确实在持续升高。
两极冰川融化,淡水资源逐渐减少,这些事件对人类来说是灭顶之灾,但这又何尝不是动物的一个新的契机。
地球的环境,开始逐渐向泰坦蟒生存时期的地球转变,也许再过千百年,泰坦蟒将重新出现在地球上,又一次被人当做是“龙”的降临。
不过现在我们仍然处于地球的冰期循环内,短时间内不用担心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