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5-27 11:03:55   作者:网友投稿   来源:网友投稿点击:
拼音 pìn jī sī chén
解释 牝鸡:母鸡;司:掌管。比喻女人掌权当政。
出处 《尚书 牧誓》:“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
例子 听谗信佞,残杀忠良,驱逐正士,播弃黎老,昵比匪人,惟以妇言是用,此“牝鸡司晨,惟家之索。”(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七回)
正音 “牝”,不能读作“bǐ”。
辨形 “牝”,不能写作“牡”。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含贬义。
感情 牝鸡司晨是贬义词。
繁体 牝鶏司晨
近义 阴差阳错、牝鸡司旦
词语解释牝鸡司晨[ pìn jī sī chén ]
⒈ 牝:雌。司:掌管。母鸡代公鸡司晨。比喻妇人专权。
例牝鸡司晨,家之穷也,可乎?——《新唐书·文德长孙皇后传》
引证解释
⒈ 亦省称“牝晨”。
引语本《书·牧誓》:“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
孔 传:“喻妇人知外事。雌代雄鸣则家尽,妇夺夫政则国亡。”
《新唐书·后妃传上·太宗长孙皇后》:“与帝言,或及天下事,辞曰:‘牝鸡司晨,家之穷也,可乎?’”
《轰天雷》第五回:“家园寥落,谁教牝鸡司晨。”
《南史·后妃传论》:“后主 嗣叶,实败于椒房,既曰牝晨,亦唯家之索也。”
明 方孝孺 《戒妖文》:“牝晨羝乳,人以为异,斁伦败俗,其祸尤著。”
牝鸡司晨[ pìn jī sī chén ]
⒈ 母鸡代公鸡执行清晨报晓的鸣啼。比喻妇人专权。也作「牝鸡牡鸣」、「牝鸡晨鸣」。
引《旧五代史·卷三四·唐书·庄宗本纪八·史臣曰》:「外则伶人乱政,内则牝鸡司晨。」
《幼学琼林·卷二·夫妇类》:「牝鸡司晨,比妇人之主事。」
近妇夺夫权
《牝鸡司晨》成语故事商纣王进攻苏国得到美女“妲己”,妲己看到蚂蚁爬上铜火盆被烫死,就告诉商纣王,纣王命人做两根铜柱,把犯人绑在铜柱上,用火烧热铜柱叫“炮烙”。周武王姬发灭掉了商朝后感慨地说老母鸡一旦打鸣,家境就要衰落了。
1. 词义解析字面意思:牝鸡(pìn jī):母鸡。司晨:报晓(通常由公鸡负责)。整体含义:比喻女性越权主事(尤指干预朝政),暗含“违背自然规律、秩序混乱”的贬义。现代可引申为“角色错位”或“权力失衡”。2. 典故起源出自《尚书·牧誓》:
“牝鸡无晨,牝鸡司晨,惟家之索。”
(母鸡不该打鸣,若母鸡打鸣,这个家就要衰败了。)背景:周武王伐纣时,在牧野之战前誓师,指责纣王宠信妲己(女性参政),导致商朝纲纪混乱。武王以此比喻“君主昏聩,女性干政,国家必亡”,激励将士。后世引用:《旧唐书·后妃传》:“牝鸡司晨,终非正道。”鲁迅《且介亭杂文》:“古人云‘牝鸡司晨’,今人却说‘妇女能顶半边天’。”3. 用法与例句古代用法:多用于批判后宫干政或女性掌权(如吕后、武则天时期常被引用)。例:明代官员弹劾万贵妃:“牝鸡司晨,阴阳倒置,国将不国。”现代用法:贬义:讽刺权力错配(如“公司由外行领导内行,简直是牝鸡司晨”)。中性:描述非传统角色突破(需结合语境)。4. 文化内涵儒家伦理:反映古代“男外女内”的性别分工观念,强调“君为臣纲,夫为妻纲”。政治隐喻:将国家衰败归咎于女性参政,实为维护男性统治的合法性。现代反思:该成语现多被视为性别歧视用语,需谨慎使用。5. 近义词与反义词近义词
反义词
越俎代庖
各司其职
阴盛阳衰
男女平等
权柄倒置
纲常有序
6. 常见误用错误理解:误以为指“女性能力强”(实际为贬义)。错误语境:用于赞美女性领导(如“她管理公司真是牝鸡司晨”❌)。总结“牝鸡司晨”是古代男权社会的产物,如今已不符合平等价值观。若需表达“权力错配”,建议改用“越权干预”“角色混乱”等中性词汇。
知识扩展:对比西方类似表达——
英语“The tail wags the dog”(尾巴摇狗),喻指次要部分控制主体,无性别色彩。